近日,泉州市政府正式发布经市人大批准的《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由市发改委牵头起草编制,经广泛征求意见,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后,提请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批准。
《纲要》共17章、9万多字,明确泉州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并设置27个“专栏”,以图表形式对具体目标、重点项目、重点投向等进一步细化,清晰描绘了泉州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展望2035年,一座经济体量超过2.8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丝名城、制造强市,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前列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令人期待。
发挥“海丝”“制造”两大比较优势
《纲要》明确,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市与全省一道基本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丝名城、制造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届时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具体将建成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全球新制造重要基地、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山水田园善治之城。
参与起草工作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泉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把“海丝”和“制造”两大比较优势和支撑带动作用发挥出来。建设“海丝名城”,是泉州的历史使命。未来我市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建设海丝先行区,全力以赴推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对话世界的交流平台,不断为泉州城市、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制造强市”,则是泉州的未来担当。泉州工业增加值位列全国城市前十,民生消费品制造地位举足轻重。全市上下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培优做强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材家居、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健康食品六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五大现代服务业,打造“六三五”产业新体系。到2035年,锻造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材家居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健康食品等3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
“七个新”擘画今后五年具体目标
根据《纲要》,泉州未来几个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锚定——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左右,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万亿元左右,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2.8万亿元、常住人口1000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8万元。
前景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十四五”期间,泉州将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奋力实现“七个新”——
一是经济实力攀升新高度。力争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产业集群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城市格局集聚新优势。环湾区域建成面积拓展至255平方公里以上,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
三是改革开放闯出新天地。力争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打造一批改革发展标杆民营企业,产值亿元以上民企超3000家,产值超百亿元民企10家以上。
四是精神文明树立新风尚。红色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等交相辉映,城市文化辨识度明显提升。
五是生态环境展现新颜值。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化拓展,生态连绵带建设联线成面,山水田园城市成为亮丽名片。
六是生活品质再上新台阶。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5年,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05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
七是治理效能实现新提高。依法依规“马上就办”成为常态化,“强基促稳”等制度创新实践深化拓展,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
《纲要》还围绕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城市、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一体打造自然亲和的山水田园城市、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共建共治共享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泉州、深化法治泉州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