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第三辑——《走进惠安女》

摘自《心语》

走进惠安女

作者:黄敬

鲜艳明亮得炫人眼目,任劳任怨到超乎想象,看似柔弱其实坚强,惠安女是闽南文化中盛开不衰的奇葩,让从学术界、作家到普通游客等外来者迷惑、惊叹至今。

终于在小岞看到闻名已久惠安女。海面一碧到天际,白云堆积如惊涛,沙滩细软,海水簇拥着乌黑的礁石。头戴金黄斗笠,面遮鲜艳头巾, 身着素色紧身上衣和靛青宽大纱裤的惠安女,宛如一朵朵鲜花,点缀在闽南的海滩上。

更让人震惊的是,炎炎烈日之下,惠安女们正 6 人一组,抬着一条条沉重巨大的石块。

鲜艳明亮得炫人眼目、任劳任怨到超乎想象,惠安女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

最勤劳最贤惠的女人

惠安女多数聚居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部的净峰、小岞、大岞、崇武一带沿海地区。这里山水秀丽,弘一大师曾赞叹此处:“山石玲珑,世所罕见,民风古朴,犹存千年来之装饰,有如世外桃源”。

小蚱是惠安县一个伸入海湾的半岛,至今仍然保留着比较完整的惠安习俗。全岛被碧蓝的海水簇拥,岛势如小山起伏,上面密挨着富有闽南特色的石头房子。走在阴凉的石街上面,咸腥的海风穿巷而过,惠安女们三三两两,或在门口纳线洗作,或手提肩挑而过。青年女子都戴着鲜艳的碎花头巾,围着鲜艳的刺绣腰带,行动之间衣袂带风,格外绮丽。老妈妈们不劳作,头上就不见了头巾,但代之以同样绚烂的装饰。

“知道吗?我们惠安女可能是全中国最勤劳最贤惠的女人。”当地的导游、一名惠安男子得意地说。没过多久,我就领会了话中含义。包括海滩上那些扛石条的女子,挑担的,叫卖的,所见的惠安女,没有一个是闲着的。甚至还有十几名女子聚在一块空地前,手拿铁锹在拌沙,无数石料堆在一边。一问才知道,她们准备造一幢房子!

我的惊讶自不必言。所有常理应该是男人做的粗重活,在这里,都由这样一帮看似柔弱的女子担任了。

这个传统从哪里来?当地人告诉我们,惠安临海,自古以来,出海捕鱼是这里的主要生活方式。丈夫出海,不知几时回来,家中的活,不分轻重,都落在了妻子身上。等到丈夫回家,妻子体贴他的辛苦,更是尽力把一切家事做得井井有条。贤惠的惠安女,就这样挑起了生活的担子,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这样的情况,在开放了多年的东南沿海已经非常罕见。来到惠安后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辩白:“其实我们惠安男人也很勤快!”原来是惠安女的勤劳给人以太深的印象,惠安男子们很容易被看成坐享其成的一群了。

独特风俗延续千年

惠安的奇异风俗已成为一个学术话题。据考证,惠安女是古代百越族的后裔,她们头上的蝴蝶形头饰物,类似古百越族的族徽或图腾。惠安女的勤劳贤惠、惠安一带延续了千年的独特风俗,都带着深深的母系社会的痕迹。

惠安沿海一些地方曾流行过奇特的婚俗,妇女出嫁 3 天后即回娘家长住,只有过年过节及农忙时到夫家住一两天,直到怀孕了方可长住夫家。住娘家的时间至少二三年,最长达 20 年以上,七八年的更是司空见惯。长住娘家的媳妇俗称为“不欠债的”,住夫家的称“欠债的”。她们每年到夫家不上 1 0 次,每次不超过 3 日,回夫家时多半要用块布遮着脸,到晚上熄灯后才能去掉,第二天天亮又得跑回家。由于妻子很少到夫家,到夫家又多于夜间,且多用布遮脸,所以常出现夫妻多年互不认识的怪事。在这种奇特婚俗下,即使夫妻感情不错的,也不能表现出亲密,否则会被娘家的女伴讥笑。这些习俗,经改编成电影、写入文学作品后,引起了外界对惠安女的强烈关注和好奇。

服饰审美不可思议

这些独特风俗,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伤害了惠安女的自由与幸福,但不能泯灭惠安女身上无拘无束的激情与创造力,她们对爱与美的执着追求从未停止。这也许是外界并不了解的惠安女的另一面。

就像她们的装束,用寻常眼光看,简直不可思议。为便于劳动,惠安女的上衣短小紧身到露腹,像今天的“露脐装”,裤子用薄纱裁就,裤腿宽大,走路时袅袅婷婷,摇曳生姿,尽显出女性的优美线条。惠安女在审美方面也充满创造力,她们的衣饰总是十分鲜艳。“黄斗笠、白底蓝花头巾、银腰链、黑纱裤”的传统装饰,代表了惠安女的基本服色:黄、白、蓝、黑。黄是阳光沙滩,白是白云浪花,蓝是碧海蓝天,黑是土地礁石,组合在一起,明亮,夺目,像盛开在闽南海边的朵朵鲜花。看着我对街上走过的惠安女的服装啧啧不已,导游开玩笑,说你也可以打扮成这个模样,但如果有惠安男子送你银腰链,可一定要三思而行,不能随便接受的。原来,在惠安,不同身份的女子,得用不同的装束。未婚用花布腰带,出嫁后束丈夫赠送的银腰带,越宽,情越深。

不仅年轻的姑娘媳妇爱美,年长的女子,装饰也鲜艳明媚。我看到一笑起来脸如菊花一般慈祥的老妈妈,在脑后细心地戴了一左一右两朵大红的小绢花,金黄的锁片插在发髻,前面的头发上贴了一条装饰的布带:大绿的底,绣着斑斓盛放的花朵。大红大绿金黄,所有的惠安老妈妈都毫不含糊,把自己精心打扮到鲜艳。有一位老妈妈别出心裁地没有盘发髻,而是扎了两条麻花辫,辫梢系了两段大红发绳。这在外地简直不可思议的装扮,在这里却是自然而然。

肩负的生活重荷,把这群女人原本柔弱的身骨磨得坚硬,但她们的爱美之心却从没被磨灭。她们随身都带着镜子、梳子和护肤品,在小憩之时掏出,落落大方地对镜梳妆。所见的女子,透过她们的头巾,都有着精致的妆容,清秀动人的眉目,而且个个身姿婀娜。

对于婚俗的反抗也一直存在着。过去,曾有惠安女因不能忍受那些压抑人性的清规戒律,集体投海自尽,以生命代表了最大的反抗。今天,旧的婚俗早已废除,永远地埋葬在了历史里面。

无拘无束创造新生活

一边担任繁重的劳动,一边保持无拘无束的审美。一边传承,一边创造。神奇的惠安女,在开放的时代,必然会开出奇绚之葩。20 世纪 60 年代,8 名惠安女跨海开发大竹岛的佳话曾名闻全国。今天的惠安县经济蓬勃发展,在建筑、石雕、旅游等支柱产业中,处处留下了惠安女们的身影。

来惠安前,我听说了一个传奇的名字:李亚尾。1984 年,她创办了第一家民营企业“振兴石雕厂”,在她带头下,民办石雕厂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惠安,不但解决了土地贫瘠引起的劳力出路问题,而且把惠安石雕做成了占全国出口量 1/2 以上的响亮名牌,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闽南各大旅游景点,都有精美的影雕出售,这也是惠安的独特工艺品。惠女看海、福建风情、名人影像……无不精巧生动,栩栩如生。青石影雕工艺的创造者是惠安女刘碧兰,这位手艺精湛的巧匠,其作品被列为外事馈赠礼品。以“影雕女”为对象的摄影作品,也成了宣传惠安女上镜率最高的造型之一。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新的时代里,封建旧俗已经消失,惠安女的勤劳、坚韧与创造力却没有被磨灭,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更好的施展。

从惠安回来后,她们美丽的身影时时浮现在脑海。在田间盐场挥锨劳作, 在风浪船头拉网捕鱼。可以扛起岩石,步履如风,也能挥动锤凿,制作出巧夺天工的惠安石雕。能把家事重担一肩挑起,当好贤妻、良母、孝媳, 也能到社会上,打拼出一片事业的天地……

她们的未来又怎会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