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琳:踏上闽派古琴研学之路 开设公益培训班

闽北日报

吴燕琳出身于艺术世家,曾先后在政和、浦城剧团任演奏员,2007年开始跟随古琴大师李禹贤学习古琴演奏技艺。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近日,笔者对吴燕琳进行专访。

问:您是怎么踏上闽派古琴的研学之路?

吴:我第一次接触闽派古琴是在2007年。当时,我是浦城县赣剧团的一名琵琶手。县里为把闽派古琴发扬光大,专门派出10名器乐人员到省城唯一的古琴专家、71岁高龄的李禹贤老先生那里学习。但是,等我们到了才发现,古琴和别的乐器技法完全不一样。它有专门的减字谱,每个字包含了左右手的指法、指位等,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硬生生地背下来。

我当时已经40岁了,记性和反应都不如其他同学,但是我不服输,越是有难度,就越要做得好,不能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我除了吃饭睡觉,剩余的时间都在学习,反复记忆“减字谱”“工尺式谱”。古琴不比古筝,弹奏时不能带护甲片,十个指头经常磨出血丝。久而久之,指甲边就划出裂缝,甚至磨出血泡。我每次都贴着创口贴去上课,但都被老师要求撕掉,继续咬牙忍痛练习。十指连心,一开始很痛,但是坚持练了半年,竟然也就不痛了。当时,同期学习的同学都放弃了,唯有我坚持了下来。

问:是什么让您决定开设公益培训班?

吴:浦城虽然是闽派古琴的发源地,但是本地人却对这项传统技艺知之甚少。很多家长在带子女来学琴前,都说不清楚闽派古琴起源是哪里、特点是什么,甚至把它和古筝混为一谈。为发掘这项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我决定开设长期公益培训班,让更多浦城人能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

2008年,我开设闽派古琴演奏培训班,免费为古琴爱好者授课,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3年。通过免费教学这种方式,靠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促进闽派古琴的普及和宣传,这比光靠我自己说管用多了。现在我每周都会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之前,我还坚持每周到武夷山监狱教授古琴课。古琴有一种“魔力”,能让人的心沉静下来,利用艺术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对教育、美育大有裨益,如春风化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问:您对古琴教学有什么心得?

吴:学古琴要把心静下来,因为它音质很雅很小。我当年学习古琴时所受的苦,让我记忆犹新,为了让我的学生能够少受点“皮肉之苦”,我结合祝凤喈流传下来的演奏技巧,研究出一套方法、指法,让学生学起来更便捷,不用经历一些创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问:怎样才能让古琴文化得到更好传承?

吴:2014年5月份,我注册成立了桐君古琴有限公司和桐君古琴商标,公司宗旨是研发销售闽派古琴精品、传承发展闽派古琴艺术、保护弘扬闽派古琴文化。邀请已故“闽派琴宗”李禹贤先生生前传承的得意弟子、斫琴名家李榕前来指导古琴制作工艺,共同研习古书中的制琴方法,结合闽派古琴的风格、特点,量身定制古琴,目前已经制作完成了150余张闽派古琴。此外,我们还制作了古琴书签、香炉等文创产品,扩大对古琴的宣传。

闽派古琴是浦城最有特色的文化艺术,我作为传承人,传承和发展闽派古琴责无旁贷。我希望悠悠琴声能在千家万户中响起,那是我的最大心愿。

浦城闽派古琴 以浦城人祝桐君创立的浦城派作为代表,并立定派别源头。清代,闽派古琴与浙派、苏派、川派并称为古琴四大流派。祝凤喈,在识谱上创造减字谱加工尺,在指法上发明指法字母加以绘图,在制琴、打谱、制取、演奏方面都有独特风格,极大促进了古琴的发展。祝桐君广泛搜集明、清谱集30多种,进行比较、校订,于清咸丰三年(1855)刊行了《与古斋琴谱》,他的学生张鹤所作的《琴学入门》,经他鉴定后付印。这两本琴学著作,奠定了浦城闽派古琴在中国古琴界的重要历史地位。如今浦城县将保护、弘扬闽派古琴艺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学校、社区中广泛普及推广闽派古琴,取得了一定成果。 2005年,闽派古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