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立志当白衣天使 既是医生也是教师

海西晨报

王艳微,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医学影像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主持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一项、校级教改课题一项。

乌鲁木齐在古准噶尔语里意为“优美的牧场”,王艳微就诞生在那美丽的地方。多年后,她的人生轨迹延伸到了厦门,在这里她一袭白衣,一手执教案,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闯出一片天地。

从小立志当白衣天使

2016年3月,王艳微来到厦门,7月正式入职,她的工号是1314。王艳微笑着说,每次低头看到这个工号,仿佛都在提醒她“爱医院一生一世”。

谈到为何走上从医之路,王艳微说,和小时候生病的经历有关。“小时候去医院看病,医生对我很好。我打针怕疼,医生就给我糖吃,转移我的注意力,还给我讲笑话。”从那时起,王艳微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长大也要当一名白衣天使。

童年的王艳微,最爱看的动漫是《名侦探柯南》。长大后,她的梦想是成为医院里的“柯南”。“精准医学,影像先行。”这是烙印在王艳微骨子里的八个字,她要用自己的影像学知识为患者找出身上的隐患。

迅速冷静判断揪出病魔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往往是王艳微最忙的时候。“值夜班基本上就是战通宵。”放射科医生的工作并不轻松,患者入院后必须到放射科检查,医生才能更准确地诊断,许多急诊患者也要做影像学检查。

上周,患者王先生因中风被送到二院治疗,入院时他已瘫痪,不会说话,病情极度危急。“面对这样的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因为如果浪费一分钟,可能就有成千上万的脑细胞死去,而这些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

当患者命悬一线之际,王艳微迅速通过影像诊断判断患者是否脑出血或者占位导致发病,然后还要判断是哪根血管堵塞了。仅仅15分钟,王艳微就出具了影像检查报告:患者王先生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一侧颈内动脉夹层闭塞。这份报告帮助临床医生第一时间掌握了患者病情,可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在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支持下,卒中中心的医生顺利为王先生取栓。术后第二天,王先生的肌力就恢复了,可以自己走路,语言功能也恢复正常。

王先生苏醒后激动地说:“我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是你们把我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王先生的情况并非个案。每次王艳微都能以迅速冷静的判断揪出隐藏的病魔,协助临床医生诊治,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辗转数千公里返厦抗疫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大年初一,远在新疆塔城过年的王艳微接到返院通知,她没有一丝犹豫,马上改签机票赶回厦门。由于没有从塔城直飞厦门的航班,再加上受疫情影响,她辗转数千公里、耗时两天才回到厦门。

顾不上旅途的疲惫,返厦后王艳微马上投入战“疫”斗争中。“我不能在关键时刻退缩!由于当时大家对这种新病毒认知有限,所以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的作用就很关键。”王艳微认识到肩上的重担,每天翻书、上网查找资料,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从零开始,一直到能够通过影像学基本判断疑似病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次听到临床医生反馈患者康复的信息,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王艳微希望用自己所学帮助患者找出病因,帮助临床医生对症施治,让患者能早日康复。

她既是医生也是教师

王艳微既是医生,也是厦门医学院教师。当医生要有冷静的头脑和精准的判断,当老师要有良好的口才和因材施教的能力,拥有双重身份的她,游刃有余,切换自如。

王艳微是医学院影像教研室的教学秘书,负责教学计划、大纲设计。同时,她一学期还至少要给学生上50节课。

厦门医学院临床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今年4月举行,选手是来自厦漳两市各大医院的好手。比赛过程中,王艳微过关斩将,获得一等奖。而在此之前,她还曾获得厦门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和院内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既是医生也是老师,能够治愈患者,也能教授知识,我乐在其中。”王艳微说。( 记者曾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