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举办特殊记艺讲座 电影放映员的人生

闽南日报

电影放映员,如今听起来像是陌生且遥远的行当。可在数字电影还未兴起的时候,正是那些放映员,用光与影在大银幕上呈现一个个或精彩、或刺激、或感人的瞬间。7月3日下午,漳州市图书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记艺讲座——《电影放映员的光影人生》,特别邀请电影放映员沈河生与现场读者们分享心得。

“1981年,我从部队退伍。当时天宝公社要招电影放映员,要求有高中文化。我是退伍军人,有高中文化,又是中共党员,就被录取了。”一开场,沈河生说起他成为电影放映员的经历。他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业:夜晚,人们总是呼朋唤友,一起骑着自行车或走路,追着电影放映员去看那一场场露天电影。“‘50后’‘60后’还有一些‘70后’,差不多三代人,在那个年代看露天电影,是他们最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他们的文化和精神食粮。电影放映员,在那个年代,就是文化传播者。”

每当夕阳西下,沈河生就背起设备出发。来到目的地,他熟练地选好放映位置,开始搭幕布、确定电影机位、接电源、调试音响,一丝不苟地做准备。夜幕降临后,村民们搬来自家板凳、摇着扇子,从村里的各个角落聚集到银幕前。“烽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地道战嘿地道战……”沈河生向观众们通报放映内容后,便打开放映机。电影主题曲一响起,观众们便激情澎湃,无论男女老少,都跟着旋律哼唱起来,寂静的乡村夜晚瞬间热闹起来。当画面出现在幕布上,人们又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观看。

“那个年代的电影,大都是时代主旋律的内容,或是经典的红色故事,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爱国爱党,这让我觉得,作为放映员,工作是光荣而艰巨的,不仅传播文化,也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员,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沈河生说,在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是武打片《少林寺》,战斗片《英雄儿女》《地雷战》《地道战》等,尽管这些电影放映了一遍又一遍,但每次放映,附村庄的村民都会赶过来。 “电影里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重现当年革命先烈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每当看到精彩之处,百姓们总会展开争论,各抒己见,我也时不时参与其中,人群中传来歌声、笑声、孩童的吵闹声,都印在那段美好的时光里。”

放映员的工作是辛苦、劳累的,从夕阳西下到电影落幕的夜深人静,沈河生收拾完放映设备,骑着自行车回家,他累并快乐着。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电视、网络、手机、多媒体技术相继得到应用和普及,露天电影淡出了历史的舞台,电影放映员也逐渐成了被遗忘的职业。亲历了露天电影由辉煌到衰落,青丝已成白发的沈河生却并不感到遗憾。“电影的发展也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从电影事业中感受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电影、电视、互联网不断繁荣壮大和发展,电影从胶片发展到数字电影,我为电影、电视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壮大感到无比的自豪,即便‘失业’也开心。”

(记 者 周杨宁通讯员 陈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