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宗祠:皇帝御赐“百忍堂”匾额 传说提及两位重要人物

闽北日报

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的张氏宗祠,修建于明末清初,在张氏祠堂的主厅,悬挂着一幅相传是乾隆皇帝亲笔御赐的“百忍堂”匾额。据说,乾隆皇帝还是太子时曾在泉州少林寺学艺,回京途中路过峡阳。他知道这里有张公艺的后代,便选择在张氏祠堂留宿,受到张氏后代的热情招待。乾隆当上皇帝后,想起当年留宿一事,为了表示感谢,便御赐“百忍堂”匾额。

乾隆皇帝亲笔御赐的匾额给峡阳张氏家族增添了新的辉煌。但若仔细观看这幅匾额会发现,乾隆皇帝题的“忍”字上半部分多出了一个点,像极了忍字头上有两把“刀”。乾隆皇帝在诗文、书法艺术上是一个颇有造诣的人,他怎么会写出一个错字呢?

据张氏后代张东俤介绍,当时百忍堂这个“忍”字,是乾隆皇帝故意给加上一点,意思是“单忍不彻底,双忍让其忍彻底”。

关于“百忍堂”的传说,不得不提及张氏家族中两位重要人物——张公艺与张大瑯。

张公艺(公元577-676年),是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个朝代的一个历史人物。《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八记载:“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他正德修身,礼让齐家,制典则设条规,训戒子孙。相传,唐高宗经过郓州寿张县,听闻张公艺九代同居的事,就慕名去拜访。唐高宗问张公艺,家中这么多人同堂而食和睦相处非常难,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张公艺什么话也没说,就拿出纸和笔来,写了一百多个“忍”字,意思是说有很多事情可能你会不如意,但是忍一忍就过去了,大家都有这种忍让精神的话,就和睦相处了。唐高宗大为触动,便赠予张公艺一百多匹的绢帛,并在住宅主大门赐“百忍世家”金匾。

张大瑯是张公艺的第七代孙,由于唐朝的“藩镇之祸”,张大瑯的父亲先迁居清河,张大瑯成年后,由于“藩镇之祸”的进一步加深,唐玄宗癸丑元年(713)张大瑯由清河南行,一路行医入闽,卜居峡阳,便将“礼让先、爱敬洽,子不忘孝、少不忘悌,贵不忘贱、富不忘贫”及“忍让”精神带到峡阳并传承至今。1994年峡阳百忍堂(峡阳张氏宗祠)被原南平市(县级)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峡阳“百忍堂”传说被列入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张慧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