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夏天诗情画意 三种藏品可以窥见端倪

闽南日报

所谓“消夏”,就是以消遣的方式度过炎热的夏季,这是一种轻松惬意,悠然自得的姿态。清代郑国藩曾作《消夏词》云:“楝花开过日方长,菡萏风来满院香。雪藕一瓯棋一局,人间何处不羲皇。”由此可见,古人过夏天并非是我们想象中那么不堪,反而更加地诗情画意,其乐无穷。从一些藏品中我们便可以窥见一些端倪。

清康熙竹雕高士消夏图诗文笔筒,高15厘米,选用一段致密的竹节雕成,圆筒式,平沿,厚壁,横膜为底,隐起三足。外壁雕高士消夏图,见柳枝依依,台榭掩映,高士倚窗而卧,闭目养神,童子持帚扫院。笔筒一侧阴刻唐代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六·闲居》一阙,与画面交相辉映,堪称合璧之作。诗曰:“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落“墨山”印款。“墨山”,是清康熙年间嘉定竹刻名家周乃始的号,他会唱曲,能说书,精篆学,工绘事,善雕镂,竹刻以芭蕉丛竹为主。其作品追求“极物之体,尽物之神,得物之趣”的境界。康熙竹雕笔筒至今所见甚少,十分珍贵,名家之作就更罕见。该件笔筒采用浅浮雕技法,以刀为笔,运刀技法娴熟老辣,未受材质所限,游刃有余不减刀趣。笔筒集诗、书、画、刻四美兼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瑰宝。

明中期剔红月夜消夏图倭角方盘,长20.3厘米,宽20.3厘米,方形,倭角,底承倭角四足。盘内壁四周雕刻缠枝花卉纹,盘底四周雕花卉纹,规整统一,底髹黑漆,中间开光以锦纹为地,雕月夜消夏图,山石林立,柳树成荫,一座楼阁拔地而起,一高士手持蒲扇倚窗纳凉于阁内,喜笑颜开,只见不远处一童子携琴缓缓而来。湖水依依,清波荡漾,木舟停靠岸边,一高士盘坐船头,持笛而奏,悠悠笛声伴伴随着夏日一丝凉风,沁人心脾,令人陶醉。远处高山耸立,山峦起伏,其间松柏连排,一轮圆月正挂当空,相映成趣。

剔红为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是以红漆层层加髹于木胎之上,再于厚厚的漆层上雕刻图案,或浅刻,或浮雕,进而呈现丰富细腻的装饰图案。其技法成熟于宋元之际,发展于明清之时。此方盘整体画面层次清晰,有条不紊。意境惬意悠然,对山水树木刻画精细,线条准确到位,生动精美,远近有致,非常精细。人物衣着、发式、动作各不相同,刻画 清晰生动,刀工一流。无论工艺、技法都堪称上品,为明中期难得一见的漆器珍品。

清中期白玉雕仕女消夏摆件,长8厘米,白玉为质,立体圆雕。主体为侧卧仕女,体态丰腴圆润,左手支颐,右手持扇自然搁于右腿上,手腕戴手镯,倚于书卷形枕上,衣带飘浮于四周。仕女神态安详,以手支颐,怡然自得。其右手臂上立一小猫,昂首张望,猫爪搔弄人耳,十分可爱,画面生动和谐,趣味十足。白玉是和田玉中的一种,质地纯净,颜色洁白。在制玉繁荣期的汉代、宋代和清代,优质白玉经常被用作雕琢“重器”,一般的白玉稍微带点青色,亦是相当宝贵的。特级白玉色泽光彩如同凝脂,称之为“羊脂白玉”。此摆件玉质从色泽上看,当为优质白玉无疑,且雕刻细致,抛光滑亮,造型少见,是难得的精品。(记者刘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