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健康网络文化生态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

闽南日报

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家长允许孩子使用手机进行学习和娱乐放松,但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管制。

“有时候拿手机去查资料,我一不留神,他就玩起了游戏。”儿子就读漳州九中八年级的林女士表示,孩子平时学习需要使用手机查资料、听网课等,周末她则允许孩子适当玩玩游戏,但需要多加留意孩子的使用情况。她跟一些家长聊天,也有听过小孩利用大人的身份证注册游戏避开限制,甚至攒零花钱偷偷购买手机等情况。“要想真正防止孩子沉迷游戏,不可能全部寄托于政策监管,更需要家长配合管理。”

有些家长则选择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高一学生家长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小孩,就把儿子送到立人学校就读。孩子在校时只能使用“学习机”,每月的月假回家后,才允许使用智能手机玩游戏放松一下,较大程度上杜绝了沉迷游戏的情况。

玉兰学校九年级学生家长林女士,则允许女儿放学回家后自行支配手机。“我跟女儿约定,成绩一旦下滑就把手机收走。”她认为,孩子对网络有好奇心在所难免,一味制止反而容易生出逆反心理,家长应向孩子传导“手机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的观念,引导孩子接触正面的网络内容,正确使用手机。

改善

共同营造健康的

网络文化生态

“大人都在玩手机,还总是让我不要玩,我控制不住啊。”在咨询室里,第四医院的心理治疗师许小燕常常听到孩子这样向她诉苦。在她接触的案例中,家长自身做了错误示范、孩子没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现实中需求满足的匮乏……这些家庭环境、教育的不当或缺失,往往会加剧孩子沉迷网络的行为。

许小燕认为,家庭是防网络游戏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她建议,家长首先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自律管控自己的游戏时间。遇到孩子沉迷游戏时,不宜采取过激的制止手段,刺激孩子情绪,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科学引导孩子管理游戏时间,培养健康的游戏观念。此外,还可以通过陪伴孩子学习、丰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等方式,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减少与游戏接触的时间。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打开游戏语音聊天就会发现,不少用户都是未成年人。”资深游戏玩家刘先生告诉记者,他认为除了游戏内容存在一定诱导性外,一些游戏直播平台也会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氪金”。他认为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型,除了家庭层面外,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游戏平台、有关部门等各相关方各尽其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态。

闽南师大计算机学院辅导员张健则表示,在网络盛行的社会环境下,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依然任重道远。他认为,网络平台在甄别未成年人及设置相应的防沉迷系统应更具准确性、有效性,同时,有关部门应坚持规范管理和鼓励创新并重,引导和支持网络平台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力度,提供适合青少年使用模式的产品和服务。

(记者 郑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