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获评正高级工程师,成为‘工人教授’,感觉咱技术工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干劲也更足了!”中国一汽红旗工厂技术处首席技能师齐嵩宇表示。近日,吉林省开展首批“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定,包括齐嵩宇在内的60名技能领军人才喜获职称晋升,其中15人评上正高级职称。
长期以来,企业对“蓝领”和“白领”执行两套不同的评价体系,“蓝领”按照五级技工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白领”沿用专业技术职称体系,二者互不相通。这无疑不利于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2018年底,人社部发布相关试行意见,支持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参评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然而,在现实中,政策“卡壳”落地难。
今年1月,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提出扩大贯通领域;完善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创新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机制,进一步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倾向,强化技术技能贡献,突出工作业绩。吉林省此次开展首批“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定,破除身份、地域、学历、资历、论文等条件限制,面向为国家经济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作出突出贡献,具有绝招、绝技、绝活,并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此举打破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为该群体搭建起成长“立交桥”,也树立了“风向标”。这不仅是对“大国工匠”的肯定,也树立了鲜明的人才评价导向和用人导向,必将有利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目前,我国高级技工缺口约2000万人,成为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一大障碍。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社会呼唤更高品质的“中国制造”,这就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技工队伍。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当技工低人一等”的偏见仍有相当市场。进一步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之间职业发展通道,工人也能评“教授”,就是要提高技工的社会地位,让技工有想头有奔头,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在技工岗位上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