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园林植物园内的“太平石笑”景点,原本有些黯淡的摩崖石刻被填上了鲜红的水彩,“石笑”二字焕然一新,更令游人流连忘返。随着市园林植物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逐步推进,将有更多的石刻被清洁修缮。
其实,在植物园内的各个角落,繁花绿树的间隙里,总有摩崖石刻“露头”。据了解,园内的石刻数量多达上千座。透过这些或鲜明或黯淡的文字,可以窥见一段风云变幻的明清史,可以还原文人名士的风雅之姿,可以从环境迁异中观古今之变。
前去植物园游玩,寻觅、识读摩崖石刻的文字和历史,也不失为一趟旅行中的趣事。对此,记者请教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揭秘其中几处石刻反映的精彩故事,为游人揭开背后的历史线索。
亮点1
上千座石刻
成植物园独特文化
数量多、类型广、内涵深,是植物园内的摩崖石刻非常显著的特点。上千座石刻里,种类包括题词、诗刻、示禁、界碑、警示等,题材和内容也十分广泛,涵盖风景、文史、纪实等。
有了摩崖石刻,许多风景更充满意蕴。“万笏朝天”“太平石笑”“紫云得路”“高读琴洞”几处名景,都在题刻的加持下,成为厦门旧“二十四景”;还有“天界”“锁云”等,风光与石刻相辅相成,同样吸引不少游人前来欣赏。通过摩崖石刻,古代文人名士大展诗词歌赋之才,代表人物是乾隆年间的厦门名士黄日纪,他在园内的醴泉洞、长啸洞、太平岩等处都留下了诗刻或题词,“踏尽峰云最高顶,一声长啸落烟霄”等诗句,展现了其漫游山水的隐士生活。
游人也可以窥探到历史的烟云和变迁,尤其是南明时期,抗清、征倭、缉盗等丰富的历史被详细记录在碑刻上,其中醉仙岩征倭摩崖石刻,还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一方面,大量界碑和示禁石刻,也佐证着明清时期曾有地方势力屯兵于此,或被不同家族划“山”而治。
亮点2
现代新碑林
名家墨宝为景添色
对环境与石刻相得益彰的独特文化,植物园进行了延续和传扬。据了解,1988年之后,植物园在中岩寺西侧的山坡上,开辟了现代新碑林。因其珍贵墨宝与隽永风光,新碑林成为全国各地书法爱好者的打卡畅游之地。
这里的石林镌刻着上百副书画名家、文化名人的翰墨精品,集合篆、隶、楷、草各类鲜明遒劲的字体,体裁包含诗、词、联文等,描摹秀丽之景,寓情山水之间。其中,有虞愚、启功、罗丹、赖少其、赵朴初、费新我、刘海粟等近现代书法名家的吟咏题词,留下“林壑幽美”“白鹭腾飞”等题刻,既合植物园风光,也具有时代特色。另外还有诸多当代、本土书法家在此大展风采。
【揭秘】
南明烟云 沉淀一段特殊历史
因为曾在植物园西山屯兵、读书,民族英雄郑成功为植物园打上了鲜明的文史烙印,也写下不少南明遗事。清兵入关后,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逃亡南方,包括厦门在内的东南沿海,就是郑成功等军事将领抗清的重要战场。
纷争的南明历史,可从园内的石刻窥见一斑。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樵溪桥及高读琴洞,“樵溪桥”石刻的落款为“永历七年”,即清顺治十年——这处题刻留下了清晰的“永历”年款,是目前厦门仅存不多的留有南明年款的石刻。
另外,在万石岩狮子洞口,郑成功的部将邓会在石刻上留下了“思明州”字样,直观展现了在清军攻破厦、金两岛之前,厦门曾是“思明州”“思明县”的历史。相传,“思明”之意,就是思念明朝。被郑成功封为思明知州的邓会,在植物园内还有多处石刻。
青史千秋 林间曾有刀光剑影
摩崖石刻上,也留有不少传说。较为知名的“锁云”石刻,相传是郑成功杀郑联处。彼时,军阀郑联为何被刺杀,原因众说纷纭,但可以认定的是,在此之前,郑联曾驻军万石岩、中岩一带,势力不小。在1647年过后,他被封为定远伯、定远侯,中岩“玉笏”的题刻落款为“定远书”,就可能出自郑联之手。另一个佐证是,万石莲寺“海会桥”边的示禁石刻上,写了作者祖上曾向“定远侯募地建盖”,也就是向郑联买的地。
后来,郑成功“入主”,戒备森严,持续抗清。这个时期,神秘的“长林寺僧道宗”来到了植物园——他在万石莲寺大殿后,留下了一处“闲乐居”题刻。此人是谁?何丙仲认为,他是道宗禅师,后来创立了“天地会”秘密组织,以僧侣身份为掩护抵抗清廷。这位颇为传奇的江湖人士,曾追随郑成功部将,并受邀居住于植物园。
治理白蚁 石刻保留故事细节
中岩寺门内,有一处1841年的石刻是为答谢林先生治理白蚁而立的。至于林先生是何人,文内并未写明,只记录了他解救了一度白蚁乱飞、苦不堪言的中岩寺。不同于现在撒药、清巢等方法,林先生用的是改变山里水路的生态环境法,整体瓦解了白蚁生存的环境,实现山林消杀。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林先生不仅术高艺重,还颇为高风亮节:“欲送谢金,(林先生)分毫不受。”文中写道。
【同步】
摩崖石刻将逐步清洁修缮
在长久的日夜轮换、四季变迁之后,植物园内的许多摩崖石刻,或已覆上尘土枯枝,或被藤蔓、树叶遮掩,有的甚至随地形地貌的改变而湮没于山林之中。
不过,植物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创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的持续推进,许多陈旧的摩崖石刻将得到清洁和修缮。据了解,目前,园内的基础设施正在逐项改造提升,各处摩崖石刻也将在保护史迹的基础上,随各项工程的推进分批清理和填红。(记者 赵张昀 记者 张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