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在我国流传很广的一首民谣,描写的就是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的情景。在我国各地,像这样的民谣谚语非常多,端午节来临之时,诵读吟唱这些民谣谚语,能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传统节日独有的魅力和韵味。
第一类民谣谚语描写的是端午节前后的时令特征。谚语“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说的是不到端午节,气温不稳定,棉被褥还不能收起来;“吃过端午粽,棉衣远远送。”过了端午节,天气越来越热,棉衣就该收起来束之高阁了。还有一句:“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晴”,形象地概括了端午时节多雨,晴天罕见的时令现象。“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写出了端午时节清风吹,杨梅红的景色。与之相关的是另一类民谣谚语, 如“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再如“端阳晴天,农家喜欢。过了端午节,锄地不用歇。掏钱难买五月冷,一颗豆子打一捧。五月初五过端阳,吃粽插秧忙。”等,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端午前后的农事活动。
数量最多的还要数表现端午习俗的民谣谚语了。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这些习俗也在民谣和谚语中体现出来。“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一首民谣写出了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三个习俗。“五月端午日头红,做个香布袋巧玲珑。”“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这几句民谣,描写的是端午挂香囊和喝雄黄酒的习俗。“五月五日续命缕”,旧时端午节有用五色线编成玉镯样拴系在手足腕部,称为“长命缕”。近代河南荥阳市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五毒鞋,五毒衣,五毒肚兜都备齐。五月节孩子穿身上,五虫见了忙逃光。绣蝎子,绣蜈蚣,绣蛤蟆,绣长虫,五虫绣到人身上,五虫见了都跑净。”语言质朴清新,形象地描述了端午节驱五毒的民间传统习俗。
还有一类被广泛传诵的民谣和谚语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端午节的美好祝愿。如“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希望可以消灾避邪。民谣《五丝线》:“五色线,戴脖上,一年到头保安康。五色线,样样全,五福临门保平安。”咏唱民谣,祈求幸福平安。而温州的《重五谣》:“吃过雄黄酒,毒蛇远远游。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更是借助民谣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老百姓心中的美好愿望。
年年端阳,今又端阳。这些描写端午节的民谣谚语,语言通俗洗练,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深长,堪称中华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