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如何将传统文化打造成“顶流”?

泉州晚报

端午假期,河南卫视的端午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全网。这次的《端午奇妙游》将《洛神赋》《兰陵王入阵曲》《丽人行》等多部文艺经典加以颠覆的创新,令人叹为观止。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根据《洛神赋》改编的舞蹈《祈》,全网播放量已经突破亿次。

这不是河南卫视第一次“出圈”。今年春节时,河南卫视一场成本不足千万的晚会也霸屏社交网络多天。尤其是舞蹈作品《唐宫夜宴》,娇憨灵动的小宫女,大气恢弘的盛唐风采,生动鲜活的表演形式,至今仍让观众津津乐道。从《唐宫夜宴》到这一次《端午奇妙游》,河南卫视是如何将传统文化打造成“顶流”的呢?

在一般的晚会中,歌舞类节目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基本局限在舞台这个表演空间。河南卫视这两次成功的尝试,都打破传统晚会歌舞类节目的范式,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突破了舞台的局限。比如《祈》是在水下拍摄的,并且利用各种摄影技巧剪辑而成。整个水下拍摄过程长达26个小时,但最后成片却只有1分多钟。《兰陵王入阵曲》3分钟的表演,本身也像是一个有着完整起承转合的“微网剧”。让晚会节目突破舞台空间,就如同给想象力插上翅膀。

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也离不开技术的赋能。与各色技术相结合从而收获新生命,是传统文化不可错失的机遇。《唐宫夜宴》中,一群古代画作中的唐宫少女从面的古画中“走出来”,画中的背景利用AR技术实现立体化,形成了“古画复活”的视觉奇观。《祈》取材于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以水下舞蹈的形式展现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神韵,水下高清摄影技术让这一创意成为可能。

传统文化要成功抵达受众,就必须以用户思维为导向,寻找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在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生活、情感和行为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唐宫夜宴》别出心裁之处在于,舞蹈中唐宫少女们打闹嬉戏、充满趣味的场景,既给观众一种审美上的陌生感——原来传统文化也可以如此活泼;同时也给观众一种熟悉感:可爱宫女们的一举一动就像是赶着去上班的我们。古人与今人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今人可以顺利地进入到古人的历史语境中,从而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祈》则以它难以置信的美,让观众对传统文化、神话传说等的想象具象化了。

河南卫视接连两次出圈,亦离不开新媒体传播的助力。不必讳言,如果《端午奇妙游》只是局限于电视台播出,在电视开机率下滑的背景下,也会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而借助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台,迅速就能实现裂变式传播,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大程度得到彰显。

以上我们不难窥见让传统文化成为“顶流”的奥秘:提炼传统文化里的经典符号,利用新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再现历史场景的同时要突破狭隘的舞台限制,无论是审美或情感要与年轻观众达成契合,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传播。

中国有五千年璀璨又辉煌的历史,流传下浩瀚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它们的现代化传播,一直是一个难题。河南卫视以它的成功尝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也有力驳斥了传统文化不好做节目不好做传播的“偏见”。传统文化具备成为“顶流”的实力、魅力和价值,关键就在于,我们必须帮它找到通往“顶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