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铸小香炉,壁环平口铺。
麝焚葵叶大,兽啮竹根趺。
净几群书外,闲堂一物无。
中间任灰烬,终与蕙兰俱。
说起香炉,就想起宋代梅尧臣的这首诗《香炉》。
香炉,是香道必备器具,是中国传统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
一阵风吹过,一缕香烟随风而散,难以捕捉,而香炉,却能将那缕香烟中美妙的味道存储、记录下来。香炉承载香品,因香而生,因香而美。中国古代各时期香炉带有鲜明的朝代特点,汉代的仙气缥缈,唐代的雍容华贵,宋代的雅致古朴……
“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特别推出了香炉展,展出香炉71件,不仅包括众人熟知和喜爱的“博山炉”“宣德炉”等各式精品,还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德化瓷烧制技艺)苏跃进创作的各式瓷制香炉。这些香炉清新悦目,让人感受到现代德化陶瓷技艺对古香炉文化的另一种传承和创新。
本期“温陵百艺”,带大家走进苏跃进香炉世界里的风雅意境,体验香炉技艺的魅力,了解他和香炉结下的不解之缘。
创作中的苏跃进
簋式炉
逆境中与香炉结缘
1992年,15岁的苏跃进跟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禄扬学习陶瓷雕塑。天生动手能力强的他,勤劳又肯干,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瓷雕中的捏、塑、雕、刻、镂、推、接、修、烧等技艺。21岁时,他创办了自己的陶瓷厂,可谓是少年得志。然而,也因为年轻气盛,他没有专心守艺,想要更多的成功,结果投资失败,他的人生走到最低谷。
迷茫的他,生活极其艰难。为了生活,他只能出外打工。有一次,他在一个朋友的古玩店里看到一个青铜香炉。看着香炉里面的青烟盘旋上升,香气幽幽,沉闷许久的他,心境突然开朗……
这位朋友告诉他,有资料记载,追求雅趣的李清照现存的词曲中,有四分之一出现了与香炉、焚香相关的意象,她将自己的忧伤化作精致的悲情,投射到了一切美的事物上。香炉便与春花、微雨一起,成了李清照最喜爱的审美选择。
受到触动,处于悲伤境遇中的苏跃进对香炉有了特别的情愫。从那以后,他就经常关注香炉的信息,看到喜欢的作品,也会买来收藏。
“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2014年,他从新闻里了解到北京展出百余件“巧生炉”精品。这些作品是传统工艺大师陈巧生经过近四十年努力,恢复几百种经典宣德炉器型,推陈出新的作品。作为陈氏铜器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人,陈巧生自幼勤奋好学,并对传统“宣德炉”情有独钟,他推出的“巧生炉”便是对宣德炉的延伸和发展。它效法历代古铜炉,更在用材和技艺上超越古炉,于形、神、韵间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与魅力,造型典雅,皮色润和,仪态沉稳,充满灵气。
这个新闻触动了苏跃进。走南闯北多年,他骨子里还是深爱着瓷艺。一心想重拾技艺的他,想道:何不在香炉中找到自己在陶瓷技艺方面的一条出路呢?虽然自己的水平不可能跟陈老媲美,但他可以用陶瓷技艺做仿古宣德炉和创新各种香炉作品,传承香炉文化,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戟耳炉
复古中走出创新路
2015年北京秋拍上,一件高6.5厘米的明代德化窑白釉桥耳炉引起了众多藏家的注意。明代历来被视为德化窑烧制技艺的集大成时期,且此炉为桥耳炉,这种制式在德化窑中极为少见。这件香炉当为明代德化窑香炉中的精品,其技艺让苏跃进深感折服。
他选择回到家乡德化。
2016年,他重整旗鼓,决定专注瓷香炉创作。身边的有些同行就不理解了,认为他的瓷雕技艺基础扎实,陶瓷人物神情刻画逼真传神,为何不继续做瓷雕,反而做他们认为工艺简单的香炉。
“看起来是简单,但要出类拔萃,是相当不容易的。”苏跃进表示,他做了许多功课,通过探访古玩店、参加拍卖会、结交收藏家,了解和接触到许多香炉。“香炉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你都没见过宣德炉,对它一知半解,你怎么去创作?而事实是,你了解得越深,你越有敬畏之心。”
在他的工作室里,关于香炉的书籍数不胜数。
苏跃进认为,延续古香炉文化,不是对旧事物的重现,而是对旧文化、旧知识的整理和重塑,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复古,可以尽可能地吸收先人优秀的制作工艺,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延续复制原有的作品风格,停留在模仿上,将逐渐沦为量产化的工艺品,其艺术附加值会大大降低。而创新要有依据,有文化支撑,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才经得住岁月的考验。“就像这个螭龙鼎,我在复古的基础上,多雕刻了吉祥物,还有一些细致的纹路。你们看,这样一来,有没有觉得整个香炉看起来比较灵动?”苏跃进介绍道。
他潜心研究,研制独具特色的“象牙玉白”。烧制陶瓷的材料,都是他自己亲手选用原矿土加工,而不像市面上有人用颜料调配,“这样调制出来的颜色死板、不通透”。他经过数十次精心配比后,将这些原材料用于古代香炉的仿制上,让香炉的釉与坯体浑然一体,美如脂玉,质感强,使得作品古朴而又有现代的美感。
这种效果通过他的代表作品很好地呈现出来。比如,他创作的一件象牙白釉三足鼎炉,参照古代鼎炉制作而成,通体施白釉,釉质莹洁,釉层滋润匀厚,釉色白中略泛象牙黄色,腹部装饰两道凸弦纹,弦纹间以印花回纹,器型规整,古朴厚重,装饰手法细腻逼真,线条圆润流畅但不犀利,以独特的胎釉质感与造型艺术取胜;又如他的作品蚰龙耳炉,参照明代宣德铜炉制作烧制而成,通体白釉,釉泛黄色,比例和谐,线条流畅,双耳丰腴灵动,粗细适中,线条过渡自然,工艺细腻,和胎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制作的狮足鼎,釉色莹润,白中泛黄,整体造型大气沉稳,比例协调,其足部的堆贴技法,是明清德化窑瓷器中常用的手法,将动物形象与器皿融为一体,构思新颖、搭配巧妙。
苏跃进说,他庆幸自己的努力没有太晚。近年来,他的多件作品在国家级评比中荣获金奖并被省级以上博物馆收藏,先后获得“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第四层次)”等荣誉称号。同时,他累计带徒传艺30多人,其中获评一级高级技师5人、中级工艺美术师6人、初级工艺美术师12人,为德化陶瓷的传承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狮足鼎
以匠人之心坚守
作为土生土长的德化人,苏跃进说自己对陶瓷的“白”情有独钟。他认为,陶瓷是用特定的材质,经过特定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器物。陶瓷的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独特的造型、精致的装饰,还体现在材质的合理选择以及工艺的准确把握。
他认为,一件陶瓷作品除了需要考虑造型、色彩、线条、轮廓等,更重要的是尽展材质之美。与强调笔墨、虚实关系的国画艺术相比,陶瓷艺术更加注重材质美、空白美,瓷胎、光泽度、透明度、滋润感等陶瓷材质属性,这是陶瓷艺术得以精彩呈现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陶瓷匠人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应充分调动瓷质独特的魅力。
苏跃进说,自己的恩师林禄扬大师一生淡泊功名,倾尽一生磨炼一样技艺,从他手中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带着岁月的情怀与人情的温度。今后,他要向老师学习,勤于钻研,怀一颗匠人之心,坚守陶瓷香炉技艺。
瓷香炉制作流程
●步骤一:在拉坯机上,将高白陶泥拉成型,拉出香炉的形状。
●步骤二:用修坯工具将炉身修平整,然后再修出香炉上的纹饰。
●步骤三:用陶泥捏出龙耳及兽足,再将捏好的龙耳及兽足对称地粘贴于炉身,再用模具印出所需的纹饰贴上,做好后放着阴干。
●步骤四:待坯体干透后再喷上象牙白釉,釉面需要喷得很均匀,喷完后待入窑。
●步骤五:入窑后用氧化火烧制18个小时,在漫长的18小时过程中慢慢升温到1320℃,烧至1320℃高温后还需要保温2小时,保温完成后,等到陶瓷完全冷却后出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