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齐心协力 石狮昔日河口围堰变身"网红"湿地公园

泉州晚报

湿地公园全景 (李荣鑫 摄)

拆除了围堰,昔日蛏养殖区蜕变为兼顾河口湿地保护和休闲观光旅游的石狮湿地公园。(李荣鑫 摄)

泉州网4月20日讯(记者 许雅玲 通讯员 陈伟鹏)“一年四季、景色各不同,许多游客都来‘打卡’。”石狮市湿地公园所在地蚶江镇水头村王大爷最近学了个时髦的词——“打卡”,村里人气越来越旺,大爷心里乐开了花。

石狮市湿地公园变身“网红”景点,背后蕴藏着一个村庄由“乱”而“治”的故事。

“水头村海岸线长,村民们原本种蛏过活,近年来为了提升产量而大规模围堰养殖。”村里的老人向记者聊起此前的“作业”模式。而扭转村民习以为常的落后生产方式、一举打通“任督二脉”的,还得从中央环保督察说起。“当时督察发现水头村民围堰占用河口湿地,对于本地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石狮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生态保护刻不容缓,督察整改势在必行,“拆除围堰,等于打破了‘聚宝盆’,海边人养蛏维持生计,这份情咋能说割断就割断呢?”王大爷回忆说。

面对6000多名村民的生计,该怎么处理?“既要压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主体责任,严查整治拆除围堰过程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又要强调当地党委政府充分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泉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反复交代着石狮市纪委监委下去督查的同志。

一级带着一级干。市里规划,镇里干,换届后的水头村党支部发挥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冲锋在前,镇村两级干部一道走村入户,为群众“最忧心”的经济问题开出了“药方”。王大爷说,“围堰拆除补偿办法很快就出来了,镇上的、村里的干部一一入户讲政策,纪委干部还上门核实我拿了多少补偿款,倾听大伙儿的意见建议,也对村民的生活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紧接着,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历时三个月,兑现各类补偿款和转产转业补助,围堰拆除了,河口湿地生态环境得以修复,迷人的田园风光给水头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张“赚钱”的路线图清晰地勾画出来——水头外线等若干城市主干道、景观道相继贯通,架起了城乡便捷通道,呈现出一个焕然一新的“生态朋友圈”,也呼唤来了“新机遇”,来这里投资就业的人多了,各种出路也摆在了村民眼前,有的进工厂,有的做物流,有的开饮食店、服装店,观鸟赏景、体验农趣,好生态带动泉州环湾片区可持续发展,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