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无永不开市”之誉 时隔71年 永德会馆使用权回归

泉州晚报

见证“无永不开市”之誉

时隔71年 永德会馆使用权回归

永德会馆外观

昨日,记者从永春、德化获悉,位于福州市上下杭的永德会馆已完成新一轮提升修复,交给福州市永春和德化商会运营。目前永春、德化两地正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方案策划设计,开始场地设置和招商引资工作,将在会馆内植入两地文化旅游的文化元素。

今年3月3日,福州市永春商会和德化商会正式接收位于福州市台江区的永德会馆,意味着永德会馆历经71年公产管理后,使用权重新回归永春、德化两县。□记者 陈明华 通讯员 叶国强 林联勇 许华森 文/图

石碑记载 华侨捐资重建事迹

永德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重修于光绪年间。1931年由永春、德化两地在福州的商帮集资重修,作为两地在福州的商会会馆,原为永春、德化两县陶瓷、木材等商帮(商会)在福州建立的同乡活动场所。

永德会馆位于被称为“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具体位置是台江区田垱社区硋埕里20号。地处星安桥与三通桥之间,与上下杭街连片,距中亭街不过百米。门前星安河环绕,交通运输通江达海,并可沿大樟溪上溯达德化县水口镇。

上下杭位于福州台江,台江古称“南台”,面江临海,自古便成为闽省各地商品运入省垣的集散中心。明清至民国时期,来自各省及省内各州县商人先后在南台建会馆30多座,联系广泛,推销商品十分有利。在晚清五口通商福州开埠以后,仓前山一带洋行林立,不少外国商人直接到硋埕里采购永春、德化两县的木材、瓷器。

该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大门雨遮外挑,以罗马式石柱支撑,外墙则以清水砖砌成,内部也有不少西式建筑元素,如铁制门窗、旋转楼梯等。

在会馆一楼正厅的墙上,有一方《桃源翁李立斋先生传赞》石碑,记载了永春五里街商人、新加坡华侨李继如(字立斋)及其子李俊承往南洋艰苦创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捐巨资重建福州永德会馆的事迹。据介绍,这是上下杭古厝中唯一的纪传石碑。

永德会馆是闽商开拓精神的历史见证

永德会馆为何会名“永德”?

据永春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负责人林先生介绍,“永德”为永春、德化两县合称,其由来与永春州的建置历史密切相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县升格为永春直隶州,德化县归永春州管辖。两县地域毗邻,且所产陶瓷成为省内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共同的经济利益把两县商贾紧密联系在一起,“永德堂会”“永德会馆”“永德同乡会”先后建立。

据档案记载,在永德同乡会筹备处主任林青山写给福州市政府并福建省政府的报告中称:“永德地域系本省辖内永春县与德化县,自清业已在福州成立永德会馆,并建筑壮丽堂皇馆址壹座于南台硋埕里门牌三十九号,借以联络同乡感情,增进桑梓福利,倡办公益事业等。”会馆内设有戏台,在此演闽剧、高甲戏以及提线木偶,借此联络同乡感情。

福州永德会馆见证了“无永不开市”的辉煌。在清代前中期,大量永春人在福建省内各地经商,足迹所至,渐成集镇,遂有“无永不开市”之誉,是闽商积极开拓的精神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永德会馆作为公产,由台江区房管局管理,先后租赁给草席厂、汽车改装厂、文化工艺厂等。近两年来,福州市大力推进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建设,已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对永德会馆按照传统风格进行整体修复。2019年7月,永德会馆被列入为台江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今后5年,永德会馆将交给福州市永春和德化商会运营,作为永春、德化在福州推介旅游资源,宣传历史文化,展示地方特色产品的重要窗口。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