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将探索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 存下志愿服务时间老了可支取

厦门日报

预计6年后,厦门市常住老年人口将达66万(现有45.5万人),人口老龄化率达14%(现有10%)。未来,我们在哪养老、如何养老?

昨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对厦门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了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并建议要从全局和为民服务解难题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医养结合水平,加快养老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养老机构用地保障,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市政府有关领导表态,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养老机构内设诊所不用再审批

“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90%以上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半失智,他们迫切需要医疗和护理。”市人大代表林秋红问,如何进一步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融合发展?

市卫健委主任姚冠华说,目前我市38家养老机构均通过不同形式实现医养结合。我市将进一步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养老机构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不需另设新的法人,不需另行法人登记。

吴丽冰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有医保定点资质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运营状况也较好,“如何更好发挥医保资金在养老服务上的作用?”

市医保局局长花育明说,我市医养结合机构定点总数已超过本省其他8个地市定点数总和,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医保部门及时对支付制度进行调整完善,支付方式调整为按床日付费。近几年,入住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机构医保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基本稳定在90%左右。

探索存量工业用地变养老用地

“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养老机构,都反映养老服务用地难用房难,岛内尤其突出。”许毅青委员问,养老服务用地用房供应如何保障?

市资源规划局副局长王唯山答,2000年以前,我市机构养老设施仅4处,至2018年,我市已建成38处机构养老设施,各类养老床位1.3万余张。至2035年全市机构养老设施要达到140个,总床位数达5.7万张。新增的养老设施用地落实到全市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予以控制,确保能落地、能实施。

“我们将打破政策壁垒,探索在符合规划及环保等要求前提下,允许将存量工业项目变更为养老功能,有效解决我市养老用地紧张问题。”王唯山说,为防止已批准的养老服务项目违规改变功能,多部门将联动加强用地监管。

进一步探索“时间银行”

据调查,我市城区近一半老人没有子女相伴,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占四成左右。抱团养老,互助养老成为一种新模式。许晓斌委员问,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规划和措施?

近年来,我市在互助式养老方面,主要是倡导邻里互助,发挥老年志愿者作用,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通过老年协会、老年社团组织,吸引老年朋友参加老伙伴活动。

未来,我市将进一步探索“时间银行”,对志愿服务时间实行登记,预存自己的养老服务时间。目前我市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招募75周岁以下健康老人作为“时间银行”义工,定项定岗,为高龄、行动不便的居家养老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的老年人服务。参与服务的老年人健康时为他人提供帮助,需要时免费享受服务。我市将积极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名词】

时间银行

志愿者将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储存起来,未来需要别人帮忙时,则用储存的时间进行兑换。

【数据】

14.5%截至今年6月,全市户籍人口242.5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35.16万人,老龄化水平达到14.5%。高于全省14.19%水平。

380个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380个、农村幸福院123个、村老年活动中心(室)35个。

14张截至去年底,全市43.75%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每万名老年人拥有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床位14张。92.3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96.15%的乡镇卫生院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服务。

83.3%截至今年7月,全市38家养老机构中,开展医养结合的有30家,其中25家纳入医保定点,占83.3%。(厦门日报记者詹文)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