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17年9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门前,外籍小学生与家长惜别。当日,北京市中小学正式开学。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中新社北京8月24日电 (记者 于立霄)北京师范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4日在北京共同发布《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显示,国际学校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此次发布的蓝皮书从综合、科技、融合、国际、素质、知识付费和资本几个维度,分析民办教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蓝皮书指出,中国的出国留学人员呈现低龄化的特征,出国接受高等教育仍是主流。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依然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第一次超过60万人,高达60.84万人,与2016年相比增长11.74%,连续保持全球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地位。
随着出国留学人员日益增多,以培养孩子出国留学,适应国外教育的国际学校在中国蓬勃发展。针对以民办教育为主体的国际学校的状况,蓝皮书显示,近年来,一线城市国际学校增速放缓,三四线城市的国际学校开始发展。
国际学校迎来黄金发展时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据预计,2017年至2020年,国际学校数量将从367所增加到2600所,国际学校市场规模将从706.87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1305.65亿元。
目前,国际学校在校生人数远低于潜在需求量,未来国际学校入学人数有望进一步提升。基于历史的增速测算,国际学校在校生人数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2年将达97.4万人。
蓝皮书编撰者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杨娟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鼓励开办国际学校,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不少企业纷纷投资,国际学校迅速发展,在中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