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新安全”之道寻求与世界良性互动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 题:中国以“新安全”之道寻求与世界良性互动

作者 张蔚然 黄钰钦

中国政府近日发表《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书中关于中国如何看待当前世界安全形势、评估自身面临的安全挑战和开展国际安全合作的阐述备受外界关注,成为观察了解中国安全理念与实践的窗口。

专家认为,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实践可知,中国一直秉持防御性而非进攻性的安全观,这与最新一部白皮书体现的理念一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正通过探索新的安全道路,在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领域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寻求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点击进入下一页

7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新社记者 张九玲 摄

共性规律:秉持防御属性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国内国际环境影响,中国安全理念以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为主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中国对安全战略及时进行调整创新,理念得到更大拓展,内涵更丰富,比如随着加入更多国际组织,维护安全的方式也逐渐超越单纯军事、政治安全范畴,体现在外交、法律等各方面。

中国安全观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乏一些共性规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中国一直秉持防御性而非进攻性的安全观。

外交学院副教授樊超亦指出,“中国没有单方面主动挑起战争,也未把自身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基础上”。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认为,中国的安全理念应被放到更大的地区背景下观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长为新兴经济体,促进了区域市场相互补充、产业相互依赖、物流相互融通,带动了多边经济发展。“通过自身发展为亚洲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注入非常重要的发展要素,这是中国对地区安全作出的最大贡献。”

新安全观:以对话促融合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面向亚洲和世界,中国多次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中国是在以自身实践经验向世界呼吁,希望各国在解决安全问题时采取‘非零和’立场。”樊超说。

朱锋认为,与建立在过去500年来累积发展优势基础上、追求霸权和平的西方安全观不同,中国新安全观不仅实现了发展与安全的有效统筹兼顾,为国家、社会、民众创造了舒适的安全环境,而且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使全球权力分配更加合理,这是中国在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领域对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带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西方安全观有不同的标准和利益侧重,但中国并未以对立、割裂的态度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是以开放包容理念追求合作共赢。

“中国鼓励不同安全理念之间的对话交流,以促进相互理解、融合,这对促进共同安全有益。”朱锋说。

实践探索:着眼共同威胁

随着国力上升,中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安全公共产品,合作日益多样化。如,积极参加国际维和、海上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加强国际军控和防扩散合作,共同维护国际通道安全,合力应对恐怖主义、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等。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维和经费出资居世界第二位。

“从实践看,中国正探索一条新的安全道路,寻求与世界的良性互动。这条道路不针对第三方,而是着眼应对地区和全球共同威胁。”阮宗泽说。

推动热点难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是中国推进国际安全合作的重要着力点。朱锋举例说,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致力于在南海建立多边主义基础上的维稳机制,积极推动海上务实合作和“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同时,同南海有关当事国保持对话协商,积极管控有关争议。

展望未来,安全合作仍有不少提升空间。朱锋说,与欧洲相比,亚太地区安全的最大缺陷在于缺乏地区性安全机制,当前面临的困境之一是各行其是。各方应更重视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携手建立更好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来应对挑战,进一步加强对争议问题的管控和政治解决,推动地区乃至世界变得更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