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将使用大量的先进传感设备。
提到建筑,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钢筋、水泥、砂石,很难将它与数字化联系在一起。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观念,以后需要改改了。
昨日,省建筑协会在榕举办“BIM+智慧工地新技术交流研讨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福州已经有上百个建设项目使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整个行业正加速向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转型。
项目用上BIM 省时又省钱
福州仓山区的奥体颐养中心,是我市配套最齐全、设施最完善的养老项目。作为福州市民生补短板的重点工程,它的工期很紧张,2020年上半年就要建成。
项目承建方福建省二建建设集团在进场时发现,这里的地质条件颇为复杂,不仅靠近居民楼,还临近河道和文保建筑,基坑开挖难度很大。“福州市区不少住宅都因为周边工地地下室开挖导致地面沉降,引发了不少矛盾。”省二建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用上了先进的BIM技术。
所谓的BIM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它摆脱了传统的二维设计,通过3D数字化技术把建筑工程中各专业、各阶段与工程相关的信息全部纳入数据模型之中,可以对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管控,提高传统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
运用该技术后,省二建在基坑距周边保护建筑仅3米的情况下,通过工序模拟等措施,有效加强了支护,避免了地面沉降,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此外,通过BIM技术,施工方在图纸会审阶段发现了618个问题并直接予以解决。
运用BIM技术,建筑业在资金节约方面的效果也很惊人。福州地铁2号线和6号线都使用了BIM设计,作为国内首个用BIM技术优化车站照明设计的案例,地铁6号线仅营前一个站每年就可节省电费5万多元,福州地铁在应用BIM技术后,通过避免各类错漏,减少返工,施工进度大大加快,已为在建线路节约数千万元。
数字化工地带来哪些好处?
省建筑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建筑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传统的施工现场管理方式粗放、能耗高、污染高、效率低的问题很突出,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施工需要和施工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开始研讨如何利用BIM+智慧工地技术,实现建筑业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转型,达到减负、降本、增效的目的。
“BIM主要做数据管理,智慧工地则以实时监控为主。比如工地可以利用电子地磅、智能摄像头、红外感应设备自动分析记录材料信息,将材料损耗降到最低;监控工人位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提醒;实时监控工地噪声和扬尘,保证环境不受影响等等。”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总经理张塞告诉记者,目前福州已经有上百个项目应用了BIM相关技术,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未来福州的其他项目都有望接入数字技术,形成“数字化工地”乃至“新型智慧城市”。
“数字+建筑”将给福州带来哪些好处呢?张塞表示,通过BIM+智慧工地+项目管理的落地应用,将实现建设项目的可视、可控、可管和可测,逐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0%、质量0缺陷、安全0事故、项目进度加快50%、成本降低1/3的目标。目前福州每年的工地数量有1000多个,如果这些项目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后,将为福州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福州晚报记者 江海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