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行“定时定点”扔垃圾 撤桶后居民带垃圾上班

半月谈

导读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定时定点”扔垃圾、清运车辆干湿分离……垃圾分类正逐渐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新时尚”。半月谈记者在上海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闵行区江川路街道调查发现,尽管这项工作已稳步推进,且形成了垃圾分类大数据分析系统,但部分居民及商户自觉性不足、回收硬件有待提升、两网融合中转站下游对接难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

资料图:工作人员正在辖区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a target=

资料图:工作人员正在辖区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撤桶后”:部分居民带垃圾上班,街面商户深夜倾倒

“2018年7月28日开始撤桶,尽管之前进行了大量宣传,但第一天小区就像一个大的垃圾桶。”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富仕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石晶晶回忆说,“撤桶就是把2015年起居民楼底下放置的垃圾分类桶撤走,放置在垃圾厢房内,由志愿者和分拣员引导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垃圾投放时间为每天的6:30-9:30和17:00-20:00。”

“撤桶实施后,大部分居民特别是老年人,能较好地配合工作。”石晶晶说,“但部分年轻人不执行垃圾分类。有的人把垃圾扔到小区外面的街道垃圾桶里,有的人把垃圾放在车里带去上班的地方扔。”

“在街面店铺附近,一早上也会有不少未分类的隔夜垃圾。”上海江川环卫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业务部主管王军雄说,“城管、执法、市容等部门都有下班时间,一些商户就趁晚上把未分类的垃圾丢在街上。因为即使被发现,处罚力度也不够。”在一些小区,为了查找那些被乱丢弃的无主垃圾的主人,居委会干部甚至会去翻找垃圾上留下的线索。

垃圾回收三环节,“软硬件”配套不健全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居民习惯养成的问题外,目前垃圾分类的收集端、运输端以及中转处都有可改进提升之处。

定点定时投放垃圾以后,一些居民坚决反对把垃圾厢房设立在自己居住的房屋附近,担心会有异味,进而影响房价。“鉴于选址困难较大,是否可考虑由政府出资,购买设计可移动的垃圾厢房,在规定时间拉至小区出入口供居民投放垃圾。”石晶晶建议。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富仕名邸物业管理处小区物业经理邵世明表示,“小区垃圾分拣员的经费、志愿者的基本保障及小区分类设备都需要资金,这加大了老式小区物业收支平衡难度,可否建立相应的补贴机制……”

在运输环节,个别湿垃圾清运车辆密封性不高,也会造成“一路开一路滴”的路面二次污染现象。王军雄表示:“目前上海已率先实现干湿垃圾分开运输,但清运车辆标准要进一步提高,建议政府购买车辆时提高标准。”

在江川路街道两网融合中转站,半月谈记者看到,废金属、废家电、废纸等分类整齐堆放着。“两网融合”指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目的是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上海兴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晗表示:“目前我们面临的困难是收运成本高,存储能力有限,企业需要自己去找末端处置方,一些低价值的回收物基本是亏钱在处理。”

强化管理,针对年轻居民调整策略

今年以来,江川路街道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提上重要日程。截至2019年3月31日,干垃圾从原日均175.41吨,减少至146.37吨(同比2018年1-3月),湿垃圾从原日均12.83吨,增加至26.77吨(同比2018年1-3月)。并且,构建了江川垃圾分类大数据分析系统,强化对辖区居民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信息数据报送,形成周报制度,实效达标率80%以上。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也规定,个人违反相关规定,将有害垃圾与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或者将湿垃圾与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该条例让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执法的依据,惩罚乱丢弃垃圾者也有法可依。比如,办公场所也需要进行垃圾分类了,原本带垃圾上班的居民也不得不开始自己动手进行垃圾分类。”石晶晶说,“但仍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如针对民营企业主就没有工作抓手。而居民中租客则最难管理,因为他们缺少对小区的归属感。”

肖晗建议,可以将居民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表现和居住证等证件的办理挂钩。“上海是一座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对办理居住证的人口有积分系统,可将垃圾分类相关表现纳入考核。”

此外,不少年轻的居民希望物业方能针对不同居民群体调整不同的垃圾投放时间。上海市民潘娴建议:“鼓励垃圾分类的积分兑换应根据年轻人的需求进行调整,比如除了肥皂、洗衣粉,是否可以加入电影票、乐园门票兑换等。”

来源:《半月谈》2019年第7期

半月谈记者:黄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