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五城区建成区黑臭水体2018年底全部消除

福州晚报

白湖亭河岸边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资料图

身在城中,可随时漫步河边。坐在竹椅上品尝芳香的茶汤,看桃红柳绿,赏莺歌燕舞。白鹭飞跃,河水泛起涟漪,清风徐来,建筑的倒影在碧波上荡漾。

内河,曾经是福州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前些年大家心中的“痛点”。福州的内河如今正在华丽转身,逐渐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风景优美的台屿河。

内河巡览

内河治理的样板——台屿河:有野趣也有乡愁

背景回顾:

台屿河位于仓山区中部。

整治之初,台屿河南段仅剩约400米,最宽处只有5米。这条又短又窄的河道,承受了周边城中村数千户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成了垃圾成堆的臭水沟。

治理成效:

虽已入冬,可鸟儿鸣叫依旧,橙色和紫粉色的花海装点着台屿河两岸;河岸边有星星点点的各色花朵,依依杨柳倒映水中,宛如一幅幅水墨画。

“我们在旧有河道的基础上,从海峡奥体中心南面至透浦村段进行河道开挖。”台屿河技术总工杨波之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新挖的河道河底宽度达12米,新开挖河道长达1800米。整治后,加上海峡奥体中心附近的河段,台屿河南段长度达2.99公里,台屿河总长度达5.3公里,它将洋洽河与流花溪连通起来。随着清淤、截污等工程深入开展,台屿河的黑臭渐渐消失。

在河道告别黑臭的同时,台屿河沿线串珠公园建设也给周边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空间,这里有花海、诗廊、林荫道、红砖景墙……这是一个有野趣也有乡愁的公园。

媒体曝光度最高——流花溪:再现飞花逐流水

背景回顾:

流花溪曾因飞花逐流水的美景而得名,却一度成为“堰塞湖”“垃圾山”。

据统计,自2009年3月以来,福州晚报曾21次曝光流花溪垃圾乱倒、渣土成堆、河水如墨等问题,并引起了有关单位的重视。

治理成效:

流花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于2016年底正式启动,将河道拓宽至15米到80米不等。从“伤病满身”,到“治愈”可期,再到活力新生,流花溪畅通了水脉,消除了黑臭,也再现了美景。

回顾过往,为了有效治理流花溪,施工方从浦上大桥桥头到湾边水闸,新开挖了4362米的河道,沿河两岸均铺设了截污管道,保证污水不入河。目前,流花溪水质有了明显提升,加上邻近乌龙江的天然优势,还能利用潮汐进行水体交换,让水多、水动、水清的美景常驻。

在景观提升方面,3.98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全部进行了梳理改造,新增景观步行道长度约9公里,打造香积烟雨、流花叠影、流花戏蝶等5处各具特色的景点。沿线种植的树种超35种,以榕树为主,点缀以福建山樱花、香樟、桂花、茉莉花等观赏植物,甚至还有莲雾等果木。

率先“卷地毯”——五四河:“加速引擎”显成效

背景回顾:

五四河长约1.26公里,整治之初又黑又臭。内河旧有施工模式为市政、电力、自来水、燃气、温泉等工序分别施工。为缩短工期,市水务集团采用了“卷地毯”施工法,把房屋征迁、水体治理、管线迁改、苗木移植、园林绿化、道路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像卷地毯一样,同步实施,提高施工效率。

五四河截污管道和景观提升工程原本分别计划于2018年9月底、10月底完成,但“卷地毯”施工法使之提前两个月完工。

治理成效:

在三角梅的掩映下,五四河水潺潺流动,老人们坐在观风亭廊内说着家常、聊着故事。五四河在众多内河中不是最美的一条,但其治理经验被推广的面却是最广的。2018年7月30日,福州在全市推广“卷地毯”施工法。

“卷地毯”施工法,在最多的时候,需要18个部门协同作战,做到治一条清一条、完工一条开放一条。

目前,“卷地毯”施工法已在全市内河治理中推广应用,为各条河道治理的扫尾攻坚提供了“加速引擎”。

未来展望

水清河畅岸绿 景美安全生态

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5月底、10月底,生态环境部联合住建部两次组织对福州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进行验收,判定福州市已完成国务院下达的黑臭水体治理任务。2018年11月中旬,福州市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举办的评审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作为三年目标的一部分,2018年底五城区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基本完工并纳入正常管养。

2019年上半年,其他河道及支流也将基本完工并纳入正常管养。2020年底前将结合城市管网完善工作逐步提升水质。到2020年底,80%以上河道水质主要指标将达到地表V类水标准,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总目标。

三角梅扮靓浦上河。资料图

流花溪水中倒映出两岸画卷。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