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我可能还有点名,但比大艺术家还差得远

重庆晨报

古稀之年的牛群来渝当评委仍精神矍铄;自称不是好老师 “我可能还有点名,但比大艺术家还差得远”

10月31日,重庆市第六届曲艺大赛最后一场竞演。下午两点,牛群搀着凌宗魁出现在两江新区民国街国泰戏院。

凌宗魁腿脚不便,右手拄拐棍,左手被牛群仔细搀着。“老哥,您慢点”,牛群边走边轻声提醒。两人步履缓慢,走上进门的台阶,再下到剧场第一排,找到评委席名牌。安顿好凌宗魁入座,牛群才在一旁自己的座位坐好,静候演出开场。

1949年出生的牛群,比1943年出生的凌宗魁年轻6岁。同为曲艺行当资深前辈,老哥俩相识多年,情谊弥坚。受重庆市曲协之邀,他俩一同坐镇此次大赛评委席。一别几年,老友相见,自然有聊不完的天。

老友·重庆故人令他牵挂

一位是家喻户晓的相声名家,一位是摘得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谐剧大师,牛群与凌宗魁因才结缘,相识相知已有35个年头。

“我们俩最早认识是在银川,1984年,《中国曲艺》杂志社在那举办了一次笔会,记得当时有牛群、黄宏等人,大家都年轻,一见如故,很聊得来,之后不久又因为首届中国曲艺艺术节在南京重逢,就这样成了一生的好友。”

凌宗魁感叹,几十年似乎也就一眨眼,他和牛群都已成曲艺界老人,“我腿脚不好,除了演出几乎不出远门,这次牛群来重庆重逢,看他还那么开开心心、生龙活虎,真的挺高兴,他是这样一位善良、低调、有才气、有修养的朋友,我打心眼里欣赏。”

除了同行老友凌宗魁,原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冯建新,也是他在山城的另一份牵挂。“你们年轻人可能没法体会,但你们父辈应该理解,当年在部队里结下的战斗友谊,值得一辈子铭记。”

早年在野战军部队当兵时,因为共同的摄影爱好,牛群喜欢跟冯建新一起混,成了无话不谈的战友。几年前,冯建新以《和平年代的兵》系列图片摘得中国摄影金像奖,巧得很,牛群也是那届颁奖礼主持人。

“我经常向建新取经,讨教摄影方面的问题,这回来重庆第一晚,他专程赶来民国街碰头……”牛群说,那晚他与冯建新照例聊到后半夜才睡下,“风华正茂的小伙转眼都六七十岁了,认识大半生的老朋友,世上也不会再有了。”

人生·最爱摄影和美食

从比赛现场到晚餐桌上,与记者相处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牛群都乐呵呵地说着笑着,思维清晰,对夜幕下的民国街仿旧建筑很有兴趣,走路的样子更是身手矫健,完全不像古稀之年。

他的穿着也透着朝气。一件复古范儿的经典款牛仔外套,内搭红色T恤,两个袖口翻折了一层,不经意间透出一种洒脱,休闲裤、运动鞋,还有胸前挂的单反相机,简单又朴实。

“您完全不像69岁,怎么保养的呀?”“诀窍就四个字,没心没肺!”面对记者的夸赞,牛群故意一本正经,表情里却藏着隐隐的笑意。“您是说把心放宽?”“不是!真的就叫没心没肺,有什么事儿转眼就忘好啦,哪来那么多烦恼。”

“没心没肺”的他,生活的乐趣之一是摄影,“一到重庆就约来老战友讨论摄影的奥妙,但咱可不追求器材啊,那得多花钱啊,过日子我还得省着来。”

牛群大概是相声界最棒的摄影师,1998年,他的《牛眼看家》摄影展全国巡展来到重庆,那是当时处于相声事业巅峰的牛群一次成功的跨界活动,解放碑大都会广场热闹得很,“重庆站合作方就是你们重庆晨报,安排得真好,帮了不少忙啊”。记者从当年陪伴牛群办展的本报记者聂晶处了解到,那时新开业的大都会广场六楼因为“牛眼看家”摄影展,观展观众每天排起长龙,牛群忙着给观众签名画册留念,没有时间吃正餐,只能在展览现场吃盒饭。

老牛的另一大爱好则是美食。“平时全国各地演出,走哪儿吃哪儿,真棒!”牛群说,“我对吃不挑剔,各地有各地的风情,咱都得尝试不是,但重庆火锅,我是真的喜欢!”估摸着他特能吃辣?他却立刻纠正,“不是能吃辣,而是喜欢吃辣,喜欢尝试和挑战!”

投其所好,主办方安排的晚餐正是重庆老火锅。担心太辣吃坏了北方客人,牛群和几位中国曲协艺术家这桌上了鸳鸯锅。“可我爱吃辣啊……”牛群见了,对身旁坐着的重庆晨报记者“委屈”地说,逗乐了一桌客人。得知凌淋那一桌是超辣锅底后,他站起身直奔而去……

为啥就这么爱火锅呢?“大概是我本来就喜欢重庆人,打起交道来就像重庆火锅一样火辣辣的,热情、亲切!”牛群说,人啊,或者就该像火锅一样,追求一种酣畅淋漓的状态,“人生短短几十年,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纠结的,您说是吧!”

相声·传承的形式很多

电视的黄金年代,牛群很幸运,一次次站上了央视春晚舞台。从1987年至1999年,他创下连续13年亮相央视春晚说相声的纪录,对曲艺演员来说这屈指可数。他和冯巩这对搭档制造的经典记忆,至今还留在观众脑海里。

淡出公众视线的牛群,如今以一位文艺老兵的身份活跃在曲艺界。在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中央电视台等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送演出进部队活动中,牛群常常担纲主持人,只要他一出现,现场必然掌声热烈。“这么多年了大家还喜欢我,挺感动的。”牛群说。

鲜少在公众面前说相声,他心里却一直葆有身为相声演员的责任。“有时我也琢磨现在相声艺术该怎样发展,应该说有些问题在全国都存在,主要是创作吧,好作品还得紧跟时代步伐,重庆这次大赛,我是来学习的,特别注意了下相声节目,感到挺惊喜的。”

聊起传承,他心态倒是开放得很。“传承的形式太多了,不一定有严格意义的师徒关系, 对年轻人来说,比自己权威的,或是没啥名气的,只要能找到传承的点,比如他作品好就学学作品,他表演好就请教表演之道,有啥学啥,博采众家之长。”

“牛哥啊,观众都还惦记您,啥时候再上春晚说相声呐?”按捺不住,记者问出了这可能略尴尬的问题,他老人家也是反应神速,“真哒?那我再努力努力,争取拿出好作品,向您、向广大观众朋友汇报!”

大咖声音

“我对重庆这座城市情有独钟,甭说二十年,跟我五年前看到的变化都特别大,很明显,重庆现在的发展态势很喜人!”

大咖档案

牛群,1949年12月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山东,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国家一级演员。1987年-1999年,连续13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相声,是家喻户晓的著名演员。

我可能不是好老师 或许还算个好演员

重庆晨报:您有带徒弟的计划吗?

牛群:我不行的,我怕误人子弟,毕竟能力有限,表达水平有限,教学生是要教真东西传授真本事的,这个能力不行后果就很严重!(记者:您这是谦虚吧?)真不是谦虚,都是真话,没有一丁点儿虚假。

重庆晨报:一个著名相声演员说自己表达水平有限,没人信吧?

牛群:呵呵,您这理论要是站得住的话,那么所有运动员就会是优秀的教练员,同样的,一个好演员不一定是个好老师。这种内在规律逻辑性也是一样的,不能说你是著名演员,就可以是好老师,起码是不一定吧,我自我认可是不行的。我认为我呢,也还不能说一辈子吧,毕竟还没咽气呢,至少在我余生的日子里不一定不是个好老师,但目前来看,我不配做老师,更不是好老师。

重庆晨报:那您自认是好演员吗?

牛群:这也不一定,好演员要随着时间推移来看,可能跟知名度有关,但那是别人评价,自己得心里有杆秤,我和大艺术家差得还很远,您又要说我谦虚?真不是!差哪儿呢,境界、思想、理论、技巧、天赋……很多方面呢,所以您说我是好演员?嗨,我可能还有点名,那就算默认吧,起码不丢人,但默认不等于承认,最起码不是否认,仅此而已。

本报记者 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