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8月19日消息,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土地拍卖市场的冬天,似乎已经来临。
2017年,太原迎来了一轮地价上涨。数据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太原综合地价的同比增速不仅为二线城市第一,而且是全国第一。
但到了2018年秋天,太原的土地,突然没人要了
8月10日,太原市举行了被坊间称为“史诗级”的大规模土拍,拿出热点区域的8幅黄金地块(总面积约82.71万平方米)进行拍卖,起拍价合计130.82亿元。
从7月20日发布正式拍卖公告后,全城媒体纷纷进行专题报道。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8幅土地全部流拍。
太贵了,8幅黄金地块没人要
该地块所处区域绝佳,与太原南内环西街、西中环快速路相接,西临万柏林区万亩生态园,交通便捷、配套齐全,且周边二手房售价已超过1.2万元/平方米。
业内人士曾预估,这场拍卖会可能会拍出今年太原的最高楼面地价、土地单价“地王”。
这8幅黄金地块中,只有北京润置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SP-1844地块)和金茂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SP-1848地块)报名,因出价不达拍卖底价,没有交易成功。而另外6宗地无人报名。
7月份,太原土地市场新增土地供应21宗,新增面积1639亩,相较上月大幅上涨,共有10宗土地成交,面积610亩,土地成交总额26.2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太原新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同比上涨7.7%,二手房销售同比上涨9.5%。
金茂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本次拍卖的土地价格超出了公司预期,所以就没有跟进。我们在太原有很多储备项目,会适时出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计算得出,太原7月的成交地价平均为429.5万元/亩,而此次挂拍的8宗土地均价为1053.6万元/亩,价格相较悬殊。
对于如此高的土地起拍价,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是国土局对土地进行定价,无法回答。”
针对此次流拍的处理结果,该工作人员说:“一般流拍的土地会重新挂拍,但是现在还没有具体计划。”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当前土地流拍是一种市场供求矛盾的体现,限购和限价等政策下,各类开发商会更加注重未来土地交易的风险,所以多少会有观望情绪,而且很多开发商资金回笼速度不快,所以拿地方面会相对保守。”
高房价正失去支撑?
地方政府也是房地产的参与者,长期以来,“土地财政”给地方政府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但如今,土地流拍的现象非常普遍。
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一线城市土地流标13宗;二线城市合计流标经营性土地154宗;三四线城市经营性土地合计流标达到了629宗。仅半年多时间,全国流拍地块就近800宗。就连房企必争之地的上海,也首次出现了市中心宅地流拍的情况。在热点二线城市苏州,更是出现多块优质宅地流拍现象。
流拍的上海江浦社区B2-03地块周边多是老旧小区(每经记者 程成 摄)
一方面,今年土地流标也很多,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依然大涨。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941亿元,同比增长43%。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三四线城市卖地行情向好,支撑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大涨。
不过,8月7日,住建部给地方下了“死命令”: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在地方政府。
土地流拍增多,但“卖地”收入也增多。这背后,有两方面原因:开发商不愿意高价买,地方不愿意低价卖。
此前,在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市场正在改变,但政府依旧老模式卖地,宁可流拍,也要不断提高拍卖底价。
此外,则是楼市的变化,这也导致房企更为“谨慎”。
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表示,过去半年,开发商大部分融资难是个不争的事实,资金层面偏紧让房企在地块的选择上不会再“头脑发热”。资金之外,“面粉或无法支撑未来面包价格”,部分城市的地块挂牌价格相比周边房价偏高,房企拿地后风险增加也是影响房企拿地的重要因素。
但是,从房企的置地成本来看,“面粉”太贵的压力增长缓解。1-7月,房企购置土地均价479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5%,但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4个百分点。而重点房企的拿地成本普遍下跌。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拿地金额同比微涨0.4%,拿地面积同比增长19.8%,拿地成本则下降了16.7%。
拿地成本出现下降,高房价还能支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