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其实这句话源于一项古老的民间手工艺——锔缮,又名锔瓷。不需要任何黏合剂,匠人仅靠金属钉和金刚钻等几样简单工具,就能将四分五裂的瓷器严丝合缝地修补好。昨日,本报记者一探这个老行当。
不当大厨当锔匠
如今还在从事锔缮工作的人不多,罗常征和谢金星是其中两个。
罗常征今年42岁,曾是闽菜大厨,先后供职于鲤鱼洲国宾馆和温泉宾馆,以主厨的身份接待过不少外宾政要。两年前,他放下瓢勺,专心锔缮。罗常征说,这门手艺可以让他真正静下心,而且老祖宗的东西也需要有人传承。目前,他和谢金星准备将这项传统手工艺申报非遗。
罗常征和谢金星是中学同学,罗常征的叔伯公以前就从事锔缮。1988年,两个好朋友看见老人把破碎的瓷器修复好,叹为观止,于是拜叔伯公为师学艺,与这门技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罗常征告诉记者,过去多数人生活不富裕,缸、盆、碗、碟打破了,只要还对得上碴口,就舍不得扔,请锔缮师傅过来锔锔就能继续用。
锔缮用的工具很简单,一个比花生米还小点的金刚钻和一把像拉胡琴的弓子。用弓子缠在钻头上来回拉动,就是在打眼。据谢金星描述,《清明上河图》描绘过锔碗的场景,可见至少在北宋就有了这门手工艺。
客户多是怀旧者
今天,城市里早已难寻锔缮这门手艺。罗常征表示,他们的客户,都是些怀旧的人,要锔缮的器皿多是重要的人留给他们的。
罗常征对记者说,之前有客户来委托他们修复三才盖碗。这三才盖碗一套有三个,是他爷爷生前最爱把玩的茶具,在他搬家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其中一个,他没舍得扔掉,试过用胶水修,但是很快又脱胶了。
“我们为他修复瓷器后,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罗常征说。
希望年轻人加入
在仓山罗常征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完成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茶碗修复,一点也不容易。
“打眼要小心,瓷器一般就两三毫米的厚度,打眼一般只能打到2/3的位置,一打透就前功尽弃。打眼时,一根头发丝的差距都会使钉子钉不上……”罗常征说起手艺活儿就滔滔不绝,但说到如何在新时代下精进这门手艺活儿他又犹豫了。
这是看似不怎么赚钱的手工艺,很多年轻人又缺乏耐心,所以锔缮工艺在传承方面和很多古老的手工艺面临一样的难题。罗常征说,同学谢金星曾经从事物流工作,如今和自己一起专心做锔缮。他希望有青年加入到这门手工艺中来,年轻人的创新可以带动整个行业提升,给这个行业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