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半年报:进出口创五年半新高 对外投资下降45.8%

21世纪经济报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7月14日称,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高达19.6%,创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半年度最高增速;对外累计投资481.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5.8%。

2017年上半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取得了截然不同的两张成绩单。

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态势,增长高达19.6%,创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半年度最高增速。

在外需回暖、国内经济复苏、价格上涨、汇率变动以及政策效应显现的综合因素下,中国的进出口分别取得25.7%、15%的高速增长,产品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升级。

不过随着低基数、汇率变动等因素的消减,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分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持续抬头,下半年外贸形势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在去年底中国加强对海外投资的项目审批与外汇管理之后,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累计投资481.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5.8%。

然而中国支持“走出去”的政策并未改变,近期对外投资明显企稳回升,6月环比增长65.5%,这是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并创下2016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

外贸延续复苏至阶段高点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13.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7.21万亿元,增长15%;进口5.93万亿元,增长25.7%;贸易顺差1.28万亿元,收窄17.7%。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上半年外贸复苏首先得益于外部需求回暖带动的出口增加。

世界银行在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由2016年的2.4%加快至今年的2.7%。IMF也上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国际市场需求的改善助推中国出口数量增加了8.9%。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半年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外贸出现了普遍复苏,说明中国外贸的好转更多来自于整体上国际市场的回暖。

以按美元计的出口为例,白明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越南出口增长了19%,韩国增长13.7%。“中国出口虽有15%,但折合成美元,上半年出口增速实际为8.5%,当然也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出口增速低于中国,不过这至少说明中国并非‘一枝独秀’。”

但与历史数据比较,今年上半年的中国外贸数据创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

黄颂平表示,需求增加、价格上涨、政策效应、基数偏低等因素共同推动了上半年外贸复苏至一个阶段高点。

国内经济的稳中向好带动了进口量的增加。6月份的PMI为51.7,连续11个月在景气区间。这刺激了进口需求的增加:上半年中国进口数量总体增加11.6%。

价格方面,上半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中国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55%,原油上涨47.9%,铜上涨29.5%,煤炭上涨86.3%,带动中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2.7%。与此同时,进口价格上涨通过国内生产传导到出口环节,推动出口价格上涨5.6%。

价格大幅上升的背后有基数较低以及汇率变动的因素,白明表示,剔除掉基数与汇率的影响,外贸实际增速可能会更低一些,他认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基数已经有所升高,汇率从今年初开始也已经稳定下来,未来一段时间外贸将面临着实实在在的考验。

此外,白明表示,上半年的外贸复苏项也是多项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效应持续显现的结果。白明表示,中国在稳外贸方面推出了自贸试验区、通关便利化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一带一路”、FTA的不断发展也拓展了外贸的发展空间。

结构升级与不确定性并存

黄颂平表示,中国外贸正在不断聚集新动能,其表现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快于总体增速;外贸商品结构持续优化,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速加快。

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是中国出口的主力。上半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4.13万亿元,增长14.6%,占中国出口总值的57.2%。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1.48万亿元,增长12.9%。在此基础上,中国外贸的产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在出口方面,中高端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力正在不断提升,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一直保持良好态势。比如,上半年汽车出口增长32.5%,船舶增长25.1%,电动机及发动机增长6.5%,医疗仪器及器械增长12.7%,无人机增长93.4%。

进口方面的结构优化也在持续,上半年原油、铁矿砂、天然气进口量分别增长13.8%、9.3%和15.9%,部分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较快增长,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5.8%、发动机进口增长27.3%、工业机器人增长34%。

区域结构上,中西部地区正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带一路”的推进,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4%,同期中国与非洲国家进出口增长28.3%。黄颂平表示,总体来看,新兴市场开拓还有很大的潜力。

黄颂平表示,中国外贸发展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不发生大的风险情况下,中国外贸将延续回稳向好、结构持续优化的势头,下半年进出口仍会保持正增长。

判断的一个依据是,6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5,较上月上升0.4,这一指数连续8个月稳中回升。

不过白明指出,先导指数仍有多项分项指标并不理想。其中,当月中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44.7,较上月下滑0.5;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分别下滑0.3、1.1至48.5、49.8,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回升0.1至23。

同时,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首先,国际市场中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美联储处于渐进加息进程、欧洲和日本央行继续维持货币宽松;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也给国际市场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不稳定性;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对外投资下降45.8%

7月13日,商务部也发布了对外投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的395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481.9亿美元,同比下降45.8%。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数据下降是调控措施显现的效果。2016年底以来,商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推动对外投资便利化的同时,加强了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非理性的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对外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涉及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大幅下降。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所长梁桂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中国对外投资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44%,如此高的基数本身就很难持续。

2016年,非理性对外投资和非主业的对外投资现象比较活跃,为此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明确提出对房地产、影视、酒店、体育俱乐部等方面加强了监管。

今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业对外投资同比下降82.1%,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2%。与此同时,昔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门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下降82.5%,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1%。

在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郝红梅看来,政策主要是着眼于控制项目经营风险的项目审批与控制金融风险的外汇管理。

其中,商务部等部门主要加强了对非理性投资、大额非主业投资的经营风险的监管;而由央行与外管局加强监管主要为了抑制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控制金融风险,监管的关键在于防止资本外流和国际资本的不利冲击,提振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6月当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36亿美元,创下2016年12月以来最高值,同比下降11.3%,降幅进一步收窄。环比增长65.5%,实现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

白明表示,一方面近期来海外并购的项目和金额有明显增加,另一方面这说明中国仍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出去”战略,对于一些好的海外投资项目,中国仍将予以支持。

“之前有些项目盲目‘走出去’,不一定是在实业投资,甚至有违规转移资金的可能,在挤掉这些‘带水分’的投资后,中国还是会继续支持优质的海外投资项目。”在白明看来,未来对外投资将把更多目光聚焦在水平与质量上。

(文/21世纪经济报道 夏旭田 钟华 李祺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