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坤和妈妈在一起
踏进考场的孤独少年
特教学校学生分两拨,聋班和培智班,聋班的学生可以参加高考,而培智班的学生读完高中,就只能回家
校门外,仇德峰目送着孩子进入考场,心里有种微妙的复杂。
17年来,儿子一直跟在她身边。“我巴不得他能独立生活,那我就放心了,”她说。但之前,她没真想过孩子怎么独立,对他参加高考也没抱过希望。
招生来得正是时候。随着坤坤年龄越来越大,仇德峰心里也越来越迷茫。她正在愁,孩子下一步该去哪儿。
17岁的坤坤个头已经窜到1米8多,他在镇江特殊教育学校读高二,这也是目前他能获得的最高学历。
机会在2017年伊始出现了。1月份,特殊人群高考报名刚启动,镇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里,负责聋哑学生高考的老师在工作群里发现一条不引人注目的信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残疾人单独招生考试中,首次面向全国,招收一名轻度精神障碍的本科考生。
这是目前国内首次有高校单独招收此类考生。他赶紧将这条信息推送给培智班的老师。特教学校学生分两拨,聋班和培智班,聋班的学生可以参加高考,而培智班的学生读完高中,就只能回家。
此次招生非常低调,融合教育专业,就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跟同龄生在常规学校一起接受教育。虽然只招一个,但足以让老师们兴奋起来,倘若这条路子打开了,则意味着更多的轻度精神障碍少年,将有机会一睹大学风采。
培智班的老师开始寻找合适的学生。在培智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的年级分A、B、C三个层次来授课,A班的文化课水平是最高的,但大部分培智班的学生是智力障碍,而非精神障碍。坤坤所在培智班的班主任陈军老师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坤坤在A班,成绩中上,是唯一符合报考要求的学生。
考试在3月下旬,陈军赶紧给仇德峰打电话,问她要不要给孩子报名。
不是没有疑虑,“我们孩子就是融合的对象,他上这个课倒是有助于能更好地跟社会融合,但让他从事对口专业,教别的孩子去融合,这个是不是有点难?”仇德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