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东溪窑航拍视角。东溪窑隐藏在一片树林之间。
新华网厦门3月20日电(刘默涵)阳春三月,桃李芳菲。近日,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的东溪窑吸引了来自荷兰、德国、瑞士、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研究专家。这些外国专家和大陆数十家考古所、博物馆、高校等文博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一起探讨东溪窑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漳州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区域,在中国古陶瓷生产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依托漳州月港与厦门港,漳州窑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大批运销日本、东南亚、非洲、美洲、乃至欧洲。
东溪窑遗址,是漳州重要的一处古代外销瓷产地。经过科学考古调查与重点发掘,发现一批窑炉、作坊、居住等遗迹,出土大量瓷器、窑具、工具等遗物。2016年7月,国家文物局把东溪窑遗址列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遗名单。
东溪窑窑炉皆砖砌,有阶级窑和龙窑两种。产品以青花瓷为主,还有青瓷、白瓷、米黄釉、酱黑釉、蓝釉以及五彩瓷等;器形以日用生活器为主;纹饰有洞石花卉、缠枝菊花、山水、寒江独钓等。该窑是明清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陶瓷对外贸易的重要实物遗存,其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在同时期沉船中也多有发现,例如在印度尼西亚泰兴号沉船中就发现有东溪窑瓷器。其所采用的横室阶级窑技术对日本窑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与会专家认为,东溪窑遗址作为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的窑址群,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上商品贸易的繁盛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传播与交流,其历史价值应被进一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