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现1.25亿年前“两性花” 被命名假人字果

辽沈晚报

原标题:辽宁现1.25亿年前“两性花” 被命名假人字果

一株在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被发现的两性花化石,近日登上了《地质学报》 ( 英文版) ,成为首个包括雄性器官、雌性器官、茎以及双子叶型叶片直接相连的标本,显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可能更早。

3月7日,研究者之一的渤海大学韩刚博士介绍说,这株与茎、双子叶型叶片直接相连的两性花化石,出产于辽宁省凌源市郊区大王杖子附近的义县组地层,被命名为“ 凌源假人字果”。该化石是继在早白垩世的义县组中发现的早期被子植物化石梁氏朝阳序、辽宁古果、中华古果、始花古果、十字中华果、迪拉丽花、瓶形辽宁果、黄半吉沟白氏果等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之前的被子植物化石都不曾有过的首个雄性器官、雌性器官、茎和双子叶型叶片直接相连的标本。

《地质学报》 ( 英文版) 发表的由渤海大学韩刚博士、深圳国家兰科中心首席植物学家刘仲健教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研究员共同撰写的《中国早白垩世一个类似人字果的被子植物化石》的论文中提到,假人字果和以前的被子植物化石的主要区别在于:雌雄蕊非常靠近,并且雌蕊在中央,类似现代被子植物中花的情形;和生殖器官相连的叶片具有双子叶植物型的羽状结网叶脉;最重要的是,它的种子是着生在果实的中脉上。“ 在西方学者的观点中,白垩纪才有被子植物,但是假人字果的出现将促进学者们将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向更早的时间推进。” 韩刚解释说,被子植物也就是有花植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是随着被子植物的兴起而繁盛的,因此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义县组地层中出现过的被子植物种类这么多,不像是起源的早期阶段,被子植物真正的起源时间应该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