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速配情侣":谈一场7天就分手的恋爱 练习爱与被爱

观察者网

七天爱上一个陌生人可能吗?与一个陌生人谈一场为期一周的虚拟恋爱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如今,“情侣速配”活动在不少高校里存在,广告语五花八门,如:“谈一场7天就分手的恋爱吧!”、“3天情侣,我敢爱,你敢来吗?”、“一个星期,说结婚太遥远,说相亲太现实,谈场高校的恋爱刚刚好!”等等。

据中国青年报1月6日报道,广东一所理工类院校的学生社团就发起了一个“一周情侣”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该校一名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陈曦群(化名),认识了他的“一周女友”,一周的时间内,两人可以一起上自习、吃晚餐、看电影等等。

一周的时间之后,陈曦群向他的“一周女友”发送了作为情侣关系的最后一条微信,内容是“不管怎样,都很感激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虽然短暂,却也蛮怀念。若有缘,江湖再见。Bye(再见)!”

很快,陈曦群就收到了回复。“Me too(我也是),愿你找到真正喜欢的另一半。”

“男友”为“女友”送上贴心早餐

报名参加的人多,最终在一起的却很少

据陈曦群介绍,活动的报名并不复杂,他填写了个人信息,说明了自己对“另一半”的要求,提交了个人照片。他所在的宿舍6个人全都参与报名,但最后只有他审核通过,得到了速配的机会,但所用时间比原先通知的晚了整整3天。

后来他才知道,由于报名人数太多,活动组织方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筛选和配对。

不仅在广东,福建也有高校举办了类似的“情侣速配”活动。

在去年“光棍节”前后,福建某综合类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林彦锦联合其他人,面向全校同学策划开展了“三日情侣”的活动。

林彦锦表示,“报名时间虽然只有3天,但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120个人。” 报名者只需在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回复姓名、年级、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并附上自己的照片就可以参加活动。

林彦锦还表示,筛选的依据主要是“看报名是否真诚”。“有些人向后台回复的消息比较‘油’,语言很轻浮,比如‘你一定要帮我脱单啊’‘如果不能脱单,我俩约吧’等就直接被过滤掉。”还有一些同学提交的照片很模糊,欠缺最基本的尊重,也被淘汰了。经过初选,留下了约40名同学。紧接着,就开始进行一对一配对。

林彦锦介绍,“一是看眼缘,有的人看上去就像是一对;二是看两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不是相同。比如这个女生喜欢拍照,那个男生说喜欢摄影就挺合适;三是看颜值水平是否接近;四是看学院、校区。同个学院的学生,学习的内容相近,共同话题多,而同个校区的也更方便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后筛选出了6对“情侣”,被选中的学生只需要把学生证、学生卡的照片发给组织方确认,就可以开始“为期3天的恋爱”了。

报名的人数不少,但最终成为真正情侣的却屈指可数。据广州日报报道,去年10月,在广东药科大学,有校友发起了名为“在广药,我们谈一场一周的恋爱好么?”的活动,报名火爆,迅速凑够了50对配对情侣。到最后,活动组织方相关负责人透露,经过暧昧酝酿,目前只有一对牵手成功的情侣公开露面。

更有多个举办过“情侣速配”活动的组织方负责人表示,据活动结束后的统计表明,短期速配的同学很难继续维持情侣的关系。

“一周情侣”任务卡(网络图)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