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北水南调平潭段天岭隧洞有新进展了。日前,记者从天岭隧洞项目部了解到,天岭隧洞目前已掘进2049米,距离位于北厝镇厝祥村的进水口仅有300多米。
昨日,记者顺着支洞到达隧洞的施工面,可以看到工人们正在光亮下紧张作业,随着扒渣机奋力将爆破完成的石块清出,运渣车将渣石一车车运送至洞外,整个掘进面距离进水口的位置又近了一些。
天岭隧洞项目部技术员陈建茂介绍,天岭隧洞的掘进面仅有3米多宽,比普通的隧道狭窄,掘进过程比较缓慢。“每天只能掘进约5米,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段,还需要进行预支护,避免洞内产生塌方。”陈建茂说。
随着开挖的深入,工人们还要严格控制爆破,记者了解到,在2000多米的洞内,常规的爆破一天不超过一次。
作为福建省北水南调平潭段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天岭隧洞工程由输水隧洞、出水口工程和应急水源洞组成,其中输水隧洞全长2359米,设计输水流量达为每秒8.7立方米。
“天岭隧洞属于引水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性工程,建设时间长,任务重,项目部正全力推进,确保12月底实现贯通。”陈建茂说。
记者从区水务公司了解到,整个平潭段工程由跨海海底管道、金井湾管道、天岭隧洞组成,目前跨海海底管道、金井湾管道处于项目前期阶段,下一步将加快施工图纸设计,确保进入招投标阶段。整体工程完工后,将依次经由跨海海底管道、金井湾管道、天岭隧洞向三十脚湖输送水源。
隧洞里的“土行孙”
工人正在拼接排水管,以排出隧洞积水 时报记者 陈澜清 摄
昨日下午,在隧道四周的灯光照耀下,张国龙的脸显得轮廓分明,因为要赶着下一次出渣前把隧洞的积水排出去,他和一名工友正忙活着拼接排水管。
张国龙是天岭隧洞现场的管理人员,40多岁的他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底宽3.5米的隧洞中度过。因为隧洞施工的实战经验丰富,大家爱叫他“老师傅”。
从隧洞的支洞洞口到掘进面是2000多米的距离,张国龙每天早上7点左右进洞,沿途处理排水和维护电力设备,哪里有问题就得立马解决,否则施工无法正常进行。
当天下午,记者穿上长筒雨鞋、戴上安全帽,跟随张国龙小心翼翼地走在隧洞内。洞内灯光暗淡,整个隧洞仅4米多高,洞壁四周不断有水渗出,不时还有洞顶的积水滴在额头上,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积水都快没过小腿,穿着不合脚的长筒雨鞋走起路来十分不便。没走几步,脚就陷进了淤泥,往另外一处走,便是硌脚的大石块。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国龙每走几步,就要仔细排查下电力的是否存在问题,排水管是否存在缺口。遇到排水管堵住了,就用手去疏通。期间,他的双脚都浸泡在水里,泥泞、黄土水顿时灌进雨鞋,裤腿沾满了泥,让他行走起来更为艰难,直到30分钟后才到达掘进面。
一天中,张国龙两次进洞,来回四趟,至少耗上120分钟的时间去穿过这样一条路。
张国龙告诉记者,他经常要在洞外备上好几条换洗的裤子。因为只要一进洞,就无法保证裤子不湿了。
从洞里出来时,张国龙脱掉了雨鞋,记者看到他的双脚经过浸泡显得发白而无血色,更因为长期在洞内,张国龙还有了湿气重的毛病。
为了节省时间,他试过骑电动自行车进洞,可是没多久,轮胎经常会被水下的石头划损甚至割破。甚至雨鞋也经常割破,在项目部的一间宿舍内,摆放着一堆被划破的雨鞋。
从事了5年多的隧洞工程,张国龙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环境,甚至有时候出来洞外,看到光亮他还觉得不适应。因为长期用双手和洞里的碎石、岩壁“打交道”,张国龙的手指伤痕累累,布满老茧。
和张国龙行走的过程中,尽管一个大口径的抽风机不断地往洞里输送清新空气,但记者还是感受到压抑和难受。
和项目部其他工友一样,张国龙活动范围很小,基本是从工地到宿舍“两点一线”。来平潭接近一年时间,张国龙最大的愿望是隧洞尽快打通。“看着一米一米地朝目标靠近,心里就舒坦了。”张国龙说。(记者 谢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