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方寸之间,蕴藏着中国古文化。厦门市民周易先生就是个印章迷,专门收集汉印,入“坑”3年,拥有数十件藏品,随便一件都是千岁级别的“老人家”,讲述着千年以前的历史。
汉印小合集。记者陈璐摄
周易收藏的汉印。记者陈璐摄
龟纽“救次天印”。记者陈璐摄
第一枚印是“老朋友”
周易入手的第一枚汉印,便是南北朝时期的一枚官印,上刻“假司马印”,意为司马的副贰。
上世纪90年代,他在一汉印收藏大佬家见过这枚“假司马印”。时隔近20年,周易突然对汉印收藏着了迷,打算收一方汉印入手,那位收藏大佬就让出了这枚多年前与周易有一面之缘的“假司马印”。
“这枚汉印虽不算稀世珍品,却别有意义。”周易对它很是爱惜,除了怀有“老朋友”再见的缘分感,这枚汉印还有其特殊的地方———那就是经历多主的沧桑感。“不少汉印因常年深埋泥土中,与空气隔绝,风化并不是特别厉害。这枚‘假司马印’则不同,除了锈迹与常年深埋土中的汉印不同外,还有比较重的磨损痕迹。我猜测它可能是由前人代代相传流传至今的。”
流传于世的汉印,可以分为官印、私印两大类。官印,就是古代政府各级官员使用的官方印章,代表其官职;私印顾名思义,就是私人所有的印章。私印中,还有一个有趣的门类,叫“吉语印”———把吉祥的话刻在印上,以示精神、励志。“相思得志”是周易收藏的一枚吉语印,就刻着秦代常见的吉利短语。
可以想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古人就极富雅致,崇尚吉祥的氛围深深融入了文化中。还有一类汉印,专供墓葬作为随葬品,语言风格亦饱含吉利之意———“宜子孙”,表示子子孙孙宜室宜家之意,便是典型的墓葬专用汉印。
青铜印诉说千年爱情
“印宗秦汉”,收藏汉印,除了研究古人的篆刻笔法,还有很多文化价值等待挖掘。
龟、虎等,都被古人视为瑞兽,此类元素就常常出现在印纽上。前阵子,周易刚入手的一枚私印,边长20mm,印纽为一只憨态可掬的龟,有意思的是其龟甲光滑无纹路。这枚私印是西汉时期的产物,印原主姓救名次天,“暴露”其年代的正是印上的文字———“救次天印”,“印”字最后一笔伸出了条“小尾巴”,这是西汉时期“印”字特有的写法。
聪明的古人擅长在单调中创造艺术气息,于汉印也不例外。周易收藏的一枚套印,是由两个印子母相套而成———外层印连着虎形印纽,刻着主人的名;内层印嵌于外层印中,可用手指推出,上刻主人的字,精巧别致。
还有双面印,一面刻名,一面则为字或祥瑞图案,类似于闲章。
周易的得意藏品还有一件,倒不是说其制作多精巧,而是其雕刻字形细腻,且是枚“有故事”的汉印。这枚汉印是枚双面印,一面刻着“姚绪私印”,一面刻着“李儿私印”———很明显,不同姓的两人在同一枚印上出现,其中的“李儿”名极富女性特色,可以推断他们是恩爱的一对。虽无从考证姚绪和李儿究竟经历了什么,但这块青铜印存留了他们跨越千年的爱情,着实浪漫又引人遐想。
低价捡漏其实是赌博
说起古董,大家都会联想到低价捡漏。提及此,周易大笑之后回答:“所谓捡漏,其实是赌博的心态啦!高古的古董,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存世,况且现如今假货比真货多,作假手段层出不穷,捡漏赌博总觉得不太靠谱。”
捡漏需要一双火眼金睛,但成功的概率就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数时候会被“黑”,周易也不例外。
一次,周易在一名玩家那里,看到了一方很便宜的南北朝官印,价格只有类似藏品的五分之一。收藏古印的,看见官印都两眼放光,周易也被此冲昏了头脑,心想“这回赚了”。怀着激动的心情,强压着颤颤巍巍的手,他付了钱。周易捧着印子回家,拿放大镜冷静察看,发现细节与同时期的真品有出入,遂决定退回原主。
“似是而非的东西还是不要抱着捡漏的心态来看待。”少买、精买,是周易这几年总结出来的淘古经验。再者,周易自谦是“业余玩家”,就算被“黑”也不会“伤筋动骨”,最多是交点必要的学费而已。
周易。资料图
周易收藏了大大小小的古印数十枚。除了篆刻艺术之美,他觉得自己更着迷的还是汉印背后蕴藏着的中华古文化。他还会从汉印里汲取灵感,在闲暇时候练练字。
【链接】
汉印历史不少于2500年
汉印,泛指上至战国、秦汉,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印章。如果要收藏好汉印,必须要先对汉印有深刻的了解。方寸之间,跨越千年的印记,默然却又饱含倾诉的力量。
汉印背后蕴藏着中华古文化。印章作为权力和信用的象征,历史不少于2500年。人们印象中的印章,多以石料为基材,再在上面刻字。汉印的材质,青铜常见,文字以铸造、凿刻两种形式现于印面。也有玉、金、银等材质的汉印,这些质地的汉印只有王公贵族能使用,并有严格的规制———不同地位的人,使用不同材质的印,如皇帝使用玉印,太子使用金印,而列侯则用银印。
汉印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即便是官印也是小巧玲珑。上世纪出土于咸阳的吕后印“皇后之玺”,边长也只有28mm。“边长24mm是官印的标准制式。私印里头,边长20mm就算很大的了,我的藏品里最小的边长只有8mm。”周易说。
汉印在它所处的那个时代,几乎有身份的人人手必备,通俗点说,它就像现在的身份证。“随葬品里必有印。早期没有墓志铭,以印来表墓主的身份。”周易说,在不少考古发现里,判定墓主身份的关键,都是其随葬的印章,“海昏侯刘贺的墓中,印章出土就为判定其身份做了巨大贡献”。官印早期是用来作为竹简的封印,用法类似于火漆印;私印则多用于私人约定,如交易。(记者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