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信是谁资料照片最新消息:电击治疗网瘾还在继续

中国青年报

这些天,杨永信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电击治疗”网瘾的舆论伤疤也再次揭开。

在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30余年的杨永信,从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工作。但让他真正走向大众视野,甚至成为一种代名词,还是源于“戒除网瘾”,尤其是他的“电击治疗”事业。

2006年,杨永信在山东省临沂市精神病院内成立了“网络成瘾戒治中心”,至今已有10年的时间。根据“网戒中心”成立十周年,其官网主页上曾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后,网戒中心的的收治人数经历了两年下滑,却在2012年后节节攀升,2015年达到接近900人的新高。对外公布的“治愈率”,一直稳定在六成以上。

也是在2009年,柴静就对杨永信进行过采访,栏目当时揭露了其中心主要通过“捆绑监禁、电击酷刑、重复洗脑、限制自由、个人崇拜、互相批斗”等手段,对“网瘾少年”进行治疗。该消息被公开后,轰动全国,舆论界骂声一片。各大贴吧等互动交流平台,成为网民对此事讨论的主要阵地。时至今日,依旧能在过去的贴吧内,感受到人们当时“恐惧”的心理。

如今,旧事重提,那必然就得说说网瘾是个什么东西。

网络成瘾(网瘾)的说法最初由戈德伯格(Ivan Goldberg, M.D)在1995年提出,他认为这是一种精神错乱症。他以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上对病态赌博的定义来比照,定立了有关病态上网的理论,但该说法并没有被最新的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收录,IAD认为是否被划为心理障碍仍须研究。不过,他对网络成瘾的定义被媒体广泛报道后,使得这问题是否应该被归为一种精神错乱而有所争议。 后来戈德伯格公开声明称该假设是玩笑。而后,鉴于某些不法业者恶意炒作、无照经营“戒网中心”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2009年11月卫生部疾控局也对其明文予以否定。

根据8月3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该报道还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5小时,比2015年提高0.3小时。这相当于7.1亿网民,平均每人每天上3.8小时的网。面对含糊不清的网瘾界定标准,若仅以上网时间的长短来判定是否为“网瘾”患者,那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是不是都该称之为“网瘾”人士?从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并无明确的入院标准就可看出,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