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落马官员曾如何干扰审查:有人放话称断财政供应

解放日报

有的入驻单位为了刁难巡视组,就在饭菜上动手脚,“不是特别咸就是特别辣,让你吃不下去。”有的单位会在办公环境方面设障碍,“不是电锯响,就是刷油漆,让你待不下去”。

几天前,中国电信董事长常小兵被双开,中纪委的通报中有这样一句话,常小兵“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干扰中央专项巡视工作”。笔者发现,“干扰巡视”、“对抗组织审查”这样的字眼,在今年落马官员的情况通报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落马官员们采用的对抗手段,既包括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技侦手段,也有制造麻烦、销毁材料等心机术,还不乏恐吓威胁等黑色手段。那么,他们的对抗行为会不会“罪加一等”?不管怎样费尽心机,纸是包不住火的,狐狸尾巴还是会露出来的。

五花八门或明或暗的歪招有哪些?

在一些案例中,贪腐官员的嚣张程度令人瞠目结舌,他们会故意刁难、暗中施压、甚至动手威胁,让巡视工作陷入被动,妄图逼迫办案人员“知难而退”,殊不知,这恰恰说明“此地无银三百两”,无异于自递举报信。对抗组织审查的方式虽然多样,但无非是对内构筑攻守同盟,对外给办案人员施加压力,具体而言大致有五种招数。

招数一是“搞同盟”。

官员与利益相关人员串供、订立攻守同盟,妄图统一口径,躲避追查,其实这样的“同盟”非常脆弱,在很多案件中,行贿者对每一笔款项都熟记于心,一旦官员被查,便会和盘托出。

福建省原副省长徐钢,干扰、妨碍组织审查,与其妻及部分行贿人串供,转移、藏匿赃款赃物;安徽省委巡视组原副组长方克友,为掩盖多起违纪事实真相,与多人串通,编造虚假还款协议和催款、承诺还款手机短信,统一口径,对抗组织审查。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原副总裁李军(副局级)以投资理财为名,向一金姓私企老板“借款”500万元。几年后,得知组织在调查自己,李军找来金某,编造共同理财的统一口径,制作备忘录,并将500万元汇入金某账户。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他的受贿事实。

招数二是“放狠话”。

“再查,我断了你们的财政供应!”这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原州长杨红卫的狠话。当云南省委巡视组到区县巡视时,他很不以为然,还抱怨查案影响了当地的形象。

杨红卫人送绰号“吸毒州长”,担心自己的贪腐问题浮出水面,竟要求公安人员去调查巡视组人员,“怎么他们来了这里,我们发生的盗窃案这么多?”

湖北武汉发改委原主任吴清的态度同样异常强硬。在面对巡视组约谈时,他竟然拍桌子说狠话,出口伤人、对抗组织。

这种态度说明了什么?一则是心虚,色厉内荏,生怕自己的问题被查出来;二来是跋扈惯了,根本不把巡视组放在眼里。

招数三是“耍心眼”。

找人说情、借“上头”对巡视组施压是被调查人常用的伎俩。江西省委第四巡视组在对江西德兴市原市委书记何金铭展开调查后,何金铭利用自己人脉广的优势,试图找关系疏通。

巡视组不断接到何金铭的亲朋好友打来的电话,其中甚至包括巡视组主要领导的老上级、老领导,要求巡视组给予“关照”,也有人建议缓一缓。

虽然巡视组面临多重压力,但他们还是将何金铭的问题反映上去。后来,何因受贿被判有期徒刑11年。

类似的歪心思并非个案。在西南林业大学一学院,四年的财务凭证居然“被打扫卫生的人当废纸收走了”,目的就是为了掩盖学院院长樊某的贪污行为。

巡视组当即组织力量调阅全部财务资料,并协调两位审计干部参与巡视,发现樊某涉嫌贪污的公款数额巨大。

[责任编辑:陈健]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