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让中国人折寿25个月?学者:概念被误读

观察者网

今天(6月30日)有港媒报道称,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每年中国约有100万过早死亡(premature death)案例可能与户外空气污染有关,而主要来源于烹调燃烧有机物和使用劣质燃油取暖的室内污染,每年导致120万中国人死亡。能源行业造成的严重空气污染已经使中国的人均寿命缩短25个月,IEA署长Fatih Birol称“这不是犯错,这是犯罪。”

空气污染让中国人折寿25个月?学者:概念被误读

资料图

对于这则新闻,斯坦福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系博士于洋认为,“致过早死亡”被媒体广泛误读,而这份报告通过模糊概念,达到吸引公众关注环保议题、关注该组织倡导的环保战略的目的,更不是研究者提高研究成果影响力的方式。

这份名为《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的报告完整版以英文发布,以2015年的污染物排放新数据和到2040年的展望为基础,分析了全球能源行业和空气污染变化,详细介绍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包括:美国、墨西哥、欧盟、中国、印度、东南亚和非洲。

其中对于2040年的展望,报告给出了两种预估数据并进行对比——主要情景(NPS),即在当前环境政策下到2040年时各国的空气状况及影响,和清洁空气情景(CAS)——IEA推荐的一套理想化的空气保护战略。报告称,该战略不仅可为人类健康带来诸多好处,还表明解决全球空气污染问题可以与实现其他环保和发展目标同步。

报告配有中文和法语两个版本的概要翻译。

中文版概要中写道,目前每年约有65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是继高血压、饮食风险和吸烟之后的人类第四大健康威胁。监管不力条件下的能源生产和利用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具体说来源自两个方面:贫困和化石燃料密集型发展和城市化。

目前全球有27亿贫困人口仍使用木柴和其他固体燃料进行炊事活动、使用煤油进行照明(即主要造成室内污染),这两者造成的烟尘环境每年会致使大约350万人过早死亡,这些影响多见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而对于经济增长较快的一些国家,其电厂、工业生产设施和交通运输业造成的污染并未减少,这些污染每年会造成大约300万人早亡。中国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此。

报告显示,在中国,针对空气质量出台的强力政策已经开始奏效,最近的污染物排放下降成为长期趋势:随着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结构实现多元化,对煤炭的依赖减少,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得意贯彻落实,到2040年时,在“主要情景下”,空气中颗粒物排放会减少40%,空气质量将会大幅度好转。但鉴于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情况加剧,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形势严峻。

《世界能源展望》英文版给出了更具体的分析。

在现有政策下,基于2015年中国污染物排放新数据,到2030年,中国“PM2.5年均限值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将会达成。到2040年,如果单纯从环境角度考虑,由于空气质量好转,中国人均寿命将延长9个月,但考虑到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环境的好转不足以平衡污染物对人体的伤害,到2040年,户外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将增加40%,达到每年约150万人。而室内污染方面,到2040年,由于PM2.5排放量减少50%,早亡人口将减少15%,达到每年97万人。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