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还会卷土重来吗?戴维斯近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撰写专栏称,国际市场曾为中国硬着陆和人民币贬值深感忧虑,但担忧最终都未成真。与中国经济相关的风险是否已经消失?
新闻配图
今年1月,市场担忧中国经济硬着陆,同时担心人民币突然贬值,使通缩压力蔓延到全球所有其他地方。结果这些都没有发生,全球市场急剧上涨。为何与中国相关的风险突然消失,它们还会卷土重来吗?
风险减弱的一个原因与中国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美联储(Fed)密切相关。在今年2月全球市场暴跌期间,以比尔•达德利(Bill Dudley)为首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主要成员意识到,美元持续升值导致美国金融环境过紧,于是他们突然采取了更为鸽派的立场。
许多人认为,今年2月底在上海召开的20国集团(G20)会议达成了国际“一致意见”。因此,美联储延迟加息,日本央行(BoJ)和欧洲央行(ECB)放弃“货币贬值主义”货币政策,中国表示不会让人民币突然贬值。这一切使全球金融环境放松,并在美元疲弱期间安抚了外汇市场。
这种全球金融关系的改善可能不会持久。的确,FOMC开始认识到外国经济状况对国内政策的重要性(见大卫•贝克沃思(David Beckworth)文章)。
然而,正如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上周指出的那样,每当有最轻微的借口,他们都反复回到利率“正常化”的道路上。日本和德国的债市和股市继续显示出通缩压力加剧的所有迹象,这可能迫使央行在不太遥远的未来出手干预,即便不考虑令人头疼的英国退欧风险。
中国国内情况如何?这里有一些好消息,还有一些不那么好的消息。
先说好消息,2016年政策平衡大体转向有利方向。数月前,我建议中国正确的政策组合应包括6个关键要素:加快关闭制造业过剩产能;紧急清理银行业体系;放松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让人民币有序贬值;以及继续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