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辞职信不应盲目追求眼球效应
12月24日,家住榆林市榆阳区富康路的郝先生觉得网络上风传的奇葩辞职信,更多的是一种炒作,哗众取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辞职。“确实,一封有趣的辞职信,往往令单位人事部门的领导欣赏,也容易得到批准,但应该有个度,不能过分的追求眼球效应。”郝先生说,比如“雾霾太大,我找不到公司的路”、“我的胸太大,这里装不下”等等,这很明显是哗众取宠,不切合实际,是盲目的追求眼球效应。
在榆林城区草海则一家4S店负责销售的小张表示,自己从工作以来,从来没有过一个完整的周末,没有时间谈恋爱,想辞职换个休息时间多一点的工作。“太累了,就想好好休息一下,我打算在辞职信上这么写。”小张说,他在网上也看了不少奇葩的辞职信,觉得都挺有意思的,毕竟都表达了辞职者最真实的想法。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竞聘就会有辞职,而写辞职信应该是一件很郑重的事。”自由职业者小刘说,他以前在一家建材公司上班,但觉得这个行业并不适合自己,就果断辞职,自己做点小生意。“当初,我写的辞职信文本很规范,措辞也很规范,毕竟辞职不是儿戏。”
单位:是一种进步,多给予尊重包容
据了解,作为一种应用文体,辞职信也叫辞呈,它是辞职者向原单位辞去职务时写的文书,是辞职者在辞去职务时的一个必要程序。辞职信本来应该态度恳切、措辞委婉,具有含蓄性、简洁性,可是一些任性的辞职者习惯在网络上“晒一晒”奇葩的辞职理由,让网友们来“评一评”。
陕西某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榆林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来说,辞职信没有固定的文本格式,也没有固定的理由,辞职者可以自由填写离职理由。“我个人觉得网上爆红的辞职信,一方面表达了辞职者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在进步,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追求自己的理想。”该工作人员说,我们应该支持有这样想法的辞职者,并且给予他们尊重、包容,而不是鲁莽的批评、谴责。
个性化的辞职信,不过是当今网络文化催生的一种自由表达,有人认为有个性,赞赏并挺之,而有人则认为很奇葩,对其进行挖苦唏嘘。为何这样的辞职信能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也许恰恰是戳中了我们的内心,围观的、支持的或许也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我们缺乏了这样的勇气罢了。
不过,还是提醒一句,寒冬已至,温暖的“被窝情结”让人欲罢不能,但工作不易,辞职还需理性。当然,人人享有辞职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辞职就可以是儿戏。如果突然“闪辞”或者频繁辞职,并不利于今后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