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12315去年接到投诉2376件 网购投诉比例直线上升

今日泉州网

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记者从晋江市市场监管局获悉,2014年12月16日至2015年12月15日,市场监管局申诉举报中心共接到案件3300件。其中12315消费维权信息平台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案件2875件,而投诉案件占了2376件。

“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交通工具、日用百货、电信服务、通讯产品、家用电器、装修建材等行业,呈现投诉热点日趋多元化、远程购物消费投诉不断增加等新特点。”晋江市市场监管局申诉举报中心有关人员表示。

晋江“12315”去年接到投诉2376件 网购投诉比例直线上升

市民投诉什么最多 交通工具类排第一

2014年12月16日至2015年12月15日,交通工具类投诉435件,占投诉总量的18.30%。据了解,随着购车一族的增多,随之而来的便是交通工具类投诉量的增长。

12315平台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交通工具类投诉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订(定)金退订类和保险押金等费用的投诉;二是汽车质量问题,主要涉及商家不按三包规定或承诺进行保修,推诿责任;三是售后服务不到位,投诉反映最多的是故障屡修不好、维修时间过长、过度维修、价格不透明等。

对此,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汽车时一定要要求商家将所有的购车细节,如提车日、装潢部件、收费明细等都约定在书面合同或协议中,以免商家抵赖。购车交付定金、签订合同前要慎重,在签订合同时可书面约定好反悔期限,如遇个人原因导致不再购买,可以最大化地挽回损失。提车时仔细检查外观、内饰是否有损坏。试车时仔细听车辆是否有异响,车内有无异味。

通信产品投诉依然热 集中在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的商品类投诉案件中,通信产品类投诉仍居第二。在207件通讯类产品投诉中,移动手机类投诉占203件,主要集中在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两方面。质量类投诉有27件,主要包括手机质量和性能不稳定、通话质量差、频繁死机或自动关机、无法开关机、屏幕不显示等问题。售后服务投诉共101件,包括不按规定履行“三包”义务;售后服务人员素质低;不能准确判明故障,出现质量问题时,商家与厂家相互推诿,或归责于消费者人为损坏;另有以二手机冒充全新手机,以港版、美版冒充正品行机销售,虚假、夸大宣传手机功能,误导消费者等。

值得注意的是,网购手机是消费者投诉的一大热点,虽然新《消法》中规定了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但由于在网购中存在主体监管难、证据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调解成功率仍不高。在这里提醒广大消费者应谨慎购买手机,选择正规商家进行购买,在商家的宣传面前应三思而后行。

投诉出现新变化 网络购物投诉直线上升

如今网络购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关网购的投诉比例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据统计,12315消费维权信息平台去年共收到日用百货投诉325件。其中,网络购物方面的消费投诉共110件,多数为鞋服类产品投诉。

消费者李某拨打12315投诉称其在网上购买食品,图片上写着“买一送二”,但是收到后发现只送了一样,遂联系商家,商家称必须“拍”下套餐才有赠送。“但是网页上该产品图片直接写着买一送二,商家这是误导,必须退一赔三。”李某表示。经过12315工作人员调解,由卖家自行联系该消费者,并按双方协商结果进行赔偿,该消费者表示同意协调结果。

随着电子商务的红火,与网购的实惠、方便相伴而来的,也有网购纠纷。过去一年的网购投诉中,主要投诉点涉及以下三方面:一是双方协商好退货或换货,消费者将产品寄回,商家未按约定发货或退款;二是双方就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争议;三是产品实际情况与描述不符的,包括尺寸、质量、产地、品牌等。

记者获悉,网购发生纠纷后,由于消费者与交易对象一般无法见面,故给调解造成一定难度。为了更好地做好网购调解,市场监管局通过与晋江本土大型网店商家建立联络员机制,由网店服务部门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配合处理网购纠纷。

在此提醒消费者,在网购大件商品时,应尽量选择在官网或者官方授权的商家购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最好保存网页截图、聊天记录、订单信息、快递单号、卖家真实身份、地址等信息。如果商品出现问题,可作为维权有效凭证。假如卖家拒不赔偿,可及时通过网络交易平台索赔,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记者_林文婧 通讯员_闫蕊 曾施思)

相关报道

陈埭开展 “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昨日,陈埭镇市场监督管理所联合多个镇直部门,在陈埭镇中国鞋都广场上举办了一场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

此次宣传活动的主题为“新消费、我做主”。活动除了普法宣传之外,还接受消费者咨询并解答。在鞋业原辅材料交易活动密集的中国鞋都举办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和经商者前来参与。

现场有几位消费者反映了关于市场上存在一些不法商家销售仿冒运动鞋等乱象。对此,陈埭镇市场监督管理所的执法人员表示:“目前该所正在加大对此类非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假冒商标非法经营数额超五万元,或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经营数额超过三万元的,还将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天,陈埭镇安办、卫生院、广电站、执法中队、工会、烟草专卖所、派出所、交警中队等多个相关部门也参与活动,并在现场接受消费者咨询。(记者_王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