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横滨夏令营 三国中学生开启东亚文化之旅

今日泉州网

中日韩三国中学生合影

和日方亲善大使电波组一起制作沙雕

与日方亲善大使电波组合影

中日韩三国营员合力制作沙雕

中日韩三国营员合力制作沙雕

三国营员共同接受日本当地电视台采访

作者所在的第五队到达终点

日本横滨中华街

接待外交官旧式洋馆

方便面博物馆一角

日韩两国营员分别前合照

评选“东亚文化之都”,是落实2012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要共识、以及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签署的《上海行动计划》而开展的一项文化活动。2013年,作为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多边性文化活动,中国泉州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共同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今年暑假,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门专门组织三国中学生开展“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横滨夏令营”活动,三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各选出13名中学生参加。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13名中学生,分别由4名来自泉州五中、4名来自培元中学、5名来自泉州一中的中学生组成。在为期3天的横滨夏令营的活动中,三国中学生一起参观访问、交流游戏。来自泉州五中的郭培圻同学,专门为本网发来了“东亚文化之都”中日韩横滨夏令营的日记和相关图片。本网特编发,以飨网友。

7月29日 出发所思

日本比国内早一小时,飞机上我目睹了远去斜阳的光辉,那是种柔和的色彩,圆润的辉光。余秋雨说:“只有不张扬不激越的事物才能长久。这正是云海之上斜阳的写照。

圆润是种积淀,璀璨不过瞬间,正如横滨与泉州在时间洪流中,尽管并不总光芒四射,迷人眼目却有雄厚积淀,闻明遐迩。

入夜,星空下日本城镇依旧活力十足,红绿纷呈是在向我们讲一个长长的,长长的故事。摩天轮四散彩光,好像梦想无限延长。路牌上汉字,罗马音,假名交织跃动,给人似曾相识之感。文化的水乳交融体现于语言,从形似到神似。

听导游叙述,幕府时代德川政府为抗衡欧美黑船入侵,填海造陆,一年的时间造就一海港八炮台,算了不得的工程

落后的武士刀难敌火炮,日本开了四港,横滨、长崎、神户、北海道,四港从此往后成了西洋文化的试水地,日本的西化就此兴起。

文化间需要沟通,语言是个难题。当时的英日翻译屈指可数,难以满足市场需要,这时挺身而出的竟是中国人。

中国算西化的前辈,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大家也耳熟能详,以语言优势华人白手起家,靠三把刀:菜刀、理发剃刀、裁缝刀,华人在日本生根发芽。

日本是沉默的,包容的,像极了泉州。有这宽大的包容,才能铸就一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有活力的文化,这也正是“东亚文化之都”花落其上的重要原因。

车还在行进,而我一路思索……

7月30日 首日参访

早上在山下公园,三国青少年友谊竞赛开赛,中日韩各一名学生组成一组,完成由电视台策划的任务。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站在高处眺望,远处的大桥灯塔炙热扭曲的空气中微微颤抖,色彩鲜明。微风吹过凉意从脚根萦绕而上。

三国同学合作是为了比赛吗?不是,只为寻觅一个答案而已,我望着身边两位相识不久却关系融洽的女孩,答案已不言而喻。

午后,我们坐船出海畅游横滨港口。骄阳似火,令人难以喘气,但当驶过大桥下阴影时,竟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惬意。尽管岸边的工厂林立,海水不甚清洁,也许这就是发展带来的必然。现代化阴影下,日本人也有所坚守。喇叭里温柔的女声用恭敬的语气播报塔的高度,一次又一次,仿佛让我们将一切铭记在心,我们要去哪?是那遥远的对岸么?

之后我们参观了山手公园,公园里有许多西式建筑,这些还在呼吸着的建筑用另一种语言诉说着日本兴亡盛衰,诉说一个时代。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见证着水管引入日本的喷泉。不断咕咕而出的泉水在池中流淌徘徊,阵阵涟漪散开,波纹相撞,时而消失,生生不息。

愿时光做短暂停留,让我看看这水终将流向何处?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