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雕之乡”惠安文化新崛起:从工匠到大师

今日泉州网

小件化的石雕艺术品 宋春兰摄

石雕小件化后,让人更易亲近 宋春兰摄

石雕作品 宋春兰摄

小件化的石雕茶具 宋春兰摄

泉州新闻网7月29日讯(记者 谢玉燕  孙虹)美国马丁·路德·金大型雕像人人赞叹、湖南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大型雕像令人肃然起敬、金门郑成功大型雕像形神兼备、台湾王永庆汉白玉雕像庄严有相……近年来蜚声海内外的大型雕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诞生于“中国石雕之乡”福建惠安。

最近引起人们关注的,不是这些作品如何在惠安产生,而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县域,却吸引着全国40多家高等美术院校,扎堆于此建基地。连日来,数十位惠安石匠登堂入室,走进昔日想都不敢想的高校殿堂,不是去听课,而是去上课。不仅如此,海琦、鼎立、天地、日晟、泉福、国明、丰盈等一批由本土艺人兴建的艺术馆更活跃其间。

昔日的“地瓜县”,转眼间“阳春白雪”。【相关链接:揭秘惠安发展路径图 从雕艺之乡迈向艺术之城

从匠到师

出生于河南的孔武战,带着对石雕艺术的梦想,1989年只身来到惠安学艺。和大多数人一样,孔武战从基础的打石头做起。1995年,他创办惠安县新东方雕塑厂,开始从事石雕设计、造型。

2000年,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在惠安举行,孔武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带着作品《探索新生命》参加艺术节。结果作品被艺术节组委会收藏,这让孔武战找到了信心。

从此,孔武战乐此不彼地参加各种展会与比赛。2002年,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争艳杯”工艺美术名人、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中,孔武战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其石雕作品《渴》获得银奖;2004年,其汉白玉雕作品《思天下》参加福建省首届青年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荣获金奖,同时被授予“福建省青年民间工艺大师”荣誉称号;2006年,其石雕作品《天空》参加首届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获金奖。在惠安举办的各类雕刻大赛,孔武战更是一次不落……

依托各式的博览会、雕艺节、雕艺大赛,孔武战迅速从一名打石工匠转变为雕艺大师。其实,孔武战的经历,正是无数惠安雕艺大师们的缩影。

惠安,素有石雕之乡、建筑之乡等美誉,惠安工匠的心灵手巧蜚声宇内。然而,师徒相传的传统技法难免狭隘,为了提升广大雕刻工匠的艺术水平,惠安以展为媒、以赛为媒,连续多年举办各种各样的石雕石材展、博览会、雕艺节、雕艺大赛等。惠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向群介绍说,“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有意识地邀请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雕刻专家、名家到惠安创作。惠安不仅提供原材料,还组织大批有相当技艺的雕刻师傅跟班当助手。”

同样的石头,只因有了专家、名家的化龙点睛,身价却大不相同。这不仅让跟班当助手的大批惠安雕艺师傅有了新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切身体会到了“匠”与“师”的价值区别。同样有感受的是惠安县政府,原来只要稍加引导,这群成天与石头打交道的石匠,也可能化匠为师。

于是,惠安以奖相促,有意识地鼓励一批雕艺大师浮出水面。对于被评为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的工艺大师,给予3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同时,鼓励工艺美术大师带徒授艺和参与国内外重大赛事展览,对参赛参展获奖的均给予一定奖励。此外,惠安还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培养高、中层雕艺人才。

短短几年,惠安已涌现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中国石、木雕艺术大师8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7人,省级工艺美术名人48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市级非遗传承人6人。以郑国文、王向荣、黄荣海、辛小平、蒋杰雄等一大批知名雕艺大师为代表,惠安雕艺大师群体迅速崛起。

蒋向群告诉记者,“昔日满身灰头土脸的惠安师傅们,而今已频频登上中央美院、清华美院、西安美院、广州美院等大雅之堂,给艺术高校的学子们上课。”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