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代大事年表 泉州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今日泉州网

北宋、辽(公元960~1127年)

建隆元年(960年)

◆十二月,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遣使奉表称藩于宋。次年正月,宋太祖遣使厚赐留从效。

同年,德化县倚洋、赤水设立冶铁场,采矿炼铁。

建隆三年(962年)

◆三月,留从效病逝,从子留绍为清源军留后,执掌泉、南(漳)军政。

◆四月,御将陈洪进诬留绍欲附吴越以叛,执绍并其族送南唐李煜处治,推统军副使张汉思为留后,自为副使。

建隆四年(963年)

◆四月,陈洪进囚张汉思,权知泉、南(漳)军府事,请命于江南,李煜以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

◆十一月,陈洪进遣使奉表称臣于宋,宋太祖下诏慰抚。

乾德元年(963年)

◆十二月,陈洪进贡使至宋廷,讲贡白金千两,乳香、茶、药皆万斤。

◆同年,陈洪进在晋江东部筑锁海长堤,围海造田,名陈埭,合南浦之水为陡门,通归于海。

乾德二年(964年)

◆正月,宋太祖改清源军为平海军,授陈洪进为节度使,泉、南(漳)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

乾德三年(965年)

◆陈洪进拓建泉州城东北隅地。因城东西部稍宽,俗称“葫芦城”。

开宝三年(970年)

◆永春知县林滂开凿桃溪马甲、山门、滑石、西涵4个险滩,晋江东溪从永春石鼓潭至泉州可通舟楫。

开宝六年(973年)

◆晋江人谭峭在清源山紫泽洞修炼,著有《化书》。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

◆泉州通判乔维岳迁宣圣庙圣崇阳门外三教铺,即今文庙处。太平兴国七年,知州事孙逢吉即庙建学。从此泉州有了完整的州学。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四月,陈洪进入朝上《纳地表》,献漳泉2州14县。宋太宗诏令“隳三城”,封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授其子陈文显为通州团练使,权知泉州军州事。

十二月,仙游县林居裔农民起义军万余围攻泉州城。知军州事乔维岳坚守城池,宋延派两浙江西南路转运使杨克让从福州率兵驰援破围。

◆同年,改平海军为泉州,属两浙江西南路,领9县。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

◆析晋江县东北16个里置惠安县,割莆田、仙游归兴化军。泉州始领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安溪、惠安7县。

雍熙二年(985年)

◆设福建路,为本省建置之始。泉州属福建路。

雍熙间(984~987年)

◆印度僧人罗护哪从海路至泉州,建宝林院于泉州城南。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

◆阿拉伯人在泉州城南建圣友寺(艾苏哈卜寺),即今涂门街清净寺,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寺之一。元至大二年(1309)波斯设拉兹城人艾哈默德重修。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

◆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耐旱早熟品种传入泉州地区种植,为泉州有记载的第一次引进外来水稻品种。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泉州商人欧阳征定居高丽,后被封为左拾遗。

天圣二年(1024年)

◆泉州人曾公亮中进士,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鲁国公。著有《英宗实录》、《武经总要》等。后者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军事科学著作。

明道二年(1033年)

◆泉州疫病流行。同安人吴悬壶今花桥亭,广施丹药,救治民众。

景右四年(1037年)

◆滨海天水淮渠水塞。泉州知州曹修睦主持疏通,设闸门视潮水涨退而启闭。首创设以闸管水技术。农田又获灌溉,流民还业。

庆历二年(1042年)

◆南安人苏颂中进士,后官至刑部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他博通经史典章、律吕星算、山经本草,创制水运仪象台,著有《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等。

庆历五年(1045年)

◆安溪县青阳(今尚卿乡青洋村)等场铁冶大发,福建路转运使高易简置铁务于泉州。

皇右五年(1053年)

◆四月,泉州万安桥(洛阳桥)动工兴建,至嘉四年(1059年)十二月竣工,历时6年零8个月,首创筏型基础等造桥技术。桥长360余丈,宽1.5丈。蔡襄自撰亲书《万安渡石桥记》,刻石立碑。明宣德六年(1431年)晋江巨富李五重修,增高桥面3尺。

嘉右间(1056~1063年)

◆泉州知州蔡襄制定晋江龟湖塘规,以利护塘。

治平三年(1066年)

◆六月,泉州大雨,城市大涨,坏民庐舍数千家。为泉州首次有记载之水灾。

熙宁元年(1068年)

◆福建转运使罗拯秉承朝廷旨意,遣泉州商人黄谨向高丽王致意。翌年,高丽国遣使随其前来中国通好,使中断42年的两国关系重修于好。

熙宁初(1068~1070年)

◆在晋江县永宁石湖设置四县同巡检寨,专管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陆路地方事务。

熙宁三年(1070年)

◆在安溪崇信里(今尚卿乡福林村)置龙崇银场,至元丰元年(1078年)封闭。

熙宁九年(1076年)

◆四月,宋廷令福建转运常平司于年计及役剩等钱内支拨经费,筑泉州外城。

熙宁间(1068~1077年)

◆晋江知县危雍重修湮清埭,以捍海潮,蓄灌溉。又筑清洋陂,自南安九溪至高溪,凡36水合流而,灌田1800顷。

元丰二年(1079年)

◆宋廷增派禁军100名防守惠安小兜(即崇武)水寨,加强巡逻晋江、惠安、南安、同安四县沿海地段。

元丰二年至六年间(1079~1083年)

◆泉州知州陈,在南安九日山通元王祠举行海舶祈祭黄,为九日山祈风之始。

元丰五年(1082年)

◆五月,渤泥使臣入贡后,经准从泉州乘海舶回国。

元丰六年(1083年)

◆安溪县大旱。崇善里(今蓬莱镇)乡民延请永春僧人释普足临乡祈雨。是年十月,乡民募资创建清水岩。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普足禅师圆寂。后人尊为清水祖师。

元丰八年(1085年)

◆泉州人口比宋初增加1.1倍,主客户共201406户、1067450人,超过百万大关,成为全国8个大州府之一。

元右二年(1087年)

◆十月,宋廷在泉州设置福建提举市舶司,泉州始成法定港口。

◆同年,晋江县安海始设“石井津”收税。

无右四年(1089年)

◆高丽王子义夫派遣使者乘泉州商人余戬海船来华与宋通好。后又从泉州附商船回国。

元右六年(1091年)

◆陈洪进于北宋初年建造的千佛庵改名为崇福寺,为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一。

崇宁元年(1102年)

◆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大旱,水泉涸,乡民汲水至20余里,民多渴死。

◆同年,泉州纲首李充等到日本贸易,崇宁三年回国。翌年又到日本,向日本大宰府呈交本国公凭,申请交易(该公凭现存日本大宰府)。

崇宁二年(1103年)

◆宋廷令福建(泉州)市舶司招徕海外国家“前来进奉”。

大观三年(1109年)

◆泉州升为望郡。

大观四年(1110年)

◆十二月二十日,晋江、惠安、南安大雪。为泉州降雪最早记载。

大观至政和间(1107~1118年)

◆泉州请建番学,以教育寓泉外族子弟。

大观至绍兴八年间(1107~1138年)

◆泉州纲首朱舫往三佛齐(今印尼巨港)经商,往返不期年。

政和三年(1113年)

◆僧祖慧、宗什募资在晋江县蚶江金钗山建六胜塔(俗称石湖塔),高36.06米。至元二年(1336年)凌恢甫重修。

宣和二年(1120)

◆泉州知州陆藻增筑泉州罗城,城墙内石外砖。

同年,南安人江谨(常)捐资始建金鸡跨江木浮桥。嘉定间(1208~1224年)知州叶廷珪命僧守静建石墩17个,架木梁,覆以亭屋,长100余丈。明永乐元年(1403年)毁于火,成化十一年(1475年)重修。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又毁于火。从此设舟摆渡。

宣和七年(1125年)

◆宋廷给3处市舶司以空名度牒充作船舶货物的折博本钱。泉州、广州各得500道,两浙得300道。

北宋间(960~1127年)

◆在清源山南麓镌刻老君造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为中国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

南宋、金(公元1127~1279年)

建炎元年(1127年)

◆七月,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并归转运使。

建炎二年(1128年)

◆五月,复置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

建炎三年(1129年)

◆十二月,南外宗正司由镇江迁置泉州。随迁宗子及妇女349人,带来罗、绢、纱、绫等新产品,传入织、绣、彩、绘、染色、印花等技术。

◆同年,在泉州州治西南袭魁坊睦宗院东设立专为教育皇族子弟的“宗学”,学制二年。

建炎四年(1130年)

◆晋江安海东西两市商人因争夺码头发生械斗,榷税官难以控制。于是朝廷差官临监,始置石井镇。朱松(朱熹之父)为首任镇官,公余常教化百姓,启迪文风。

◆同年,福建香料进口大大增加,泉州抽买乳香达86780斤,成为全国主要的香料市场。

绍兴二年(1132年)

◆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

◆同年,宋廷规定:福建路凡面阔1丈2尺以上的海船,3年之中须1年“应募把隘”。

绍兴三年(1133年)

◆七月,晋江、南安大水,坏城郭、庐舍。九月,朝廷下令对水灾受害者除其税之四,并赐度牒二百济给营缮者。

绍兴五年(1135年)

◆正月,海贼朱聪犯泉州。

绍兴六年(1136年)

◆八月,福建(泉州)市舶司奏请朝廷批准,给招引番商有功的大食商人薄罗辛、泉州纲首蔡景芒补为承信郎。

◆同年,晋江知县洪元英与邑人李密、李国表重修晋江县六里陂水利工程,历3年竣工。

绍兴八年(1138年)

◆晋江县安海华侨黄护与僧祖派捐资建安平石桥(俗称五里桥)。桥未成,两人先后去世。绍兴二十一年,知州赵令衿主持续建,次年竣工。桥长2255米,是全国最长的梁式石桥。

绍兴中(1140~1150年)

◆僧介殊在晋江县石狮宝盖山建关锁塔,俗称姑嫂塔,高22.86米,为航海之标。

绍兴十三年(1143年)

◆泉州农民起义四起,曾少龙、周老虎、何白旗、陈大刀、詹铁叉等拥众数万,福建路帅司命郑振率兵镇压。

◆同年,闽南爆发以管天下、伍黑龙、满山红等人为首的农民起义。起义军纵横于漳、泉、汀、建四州。翌年三月,为稳定民心,朝廷下令免除上述四州的民户赋役1年。绍兴十五年,起义军为周虎臣、陈敏所统领的地主武装镇压。

绍兴十四年(1144年)

◆在南安石井下坊村建石井巡检司,管理船舶出入海事务。

绍兴十五年(1145年)

◆永春县东平乡东美村建通仙桥(今东关桥),全长83米,为长廊屋盖梁式桥。

绍兴十八年(1148年)

◆知州叶廷珪复修泉州城,浚八卦沟。

绍兴二十年(1150年)

◆朱熹任同安主簿,此后经常到泉州各地讲学。绍兴二十八年在泉州讲学,称泉州曰“温陵”。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

◆泉州知州徐吉始拨给官钱给晋江、惠安二县,置盐场专卖营利,禁止民间私贩。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

◆占城国遣使运载香料、象牙、犀角、香油等货物共63300多斤来泉州向宋廷进贡。宋廷以丝织品和银作为回酬。

绍兴三十年(1160年)

◆晋江人梁克家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知福州时修成《三山志》,为福建现存最早的志书。

◆同年,宋右史留元刚主持修筑留公坝(俗称陈三坝),是泉州最早的筑坝引水灌溉工程。

◆同年,据《使星坊南市苏氏族谱》载:德化苏氏族人迁居台湾。为泉州人迁台的最早记载。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泉、广两市舶司的税收达200万缗,约占当时南宋朝廷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泉州的市舶司税收已增至百万缗。

绍兴初至隆兴间(1131~1164年)

◆居住泉州的波斯施那威商人在泉州东门外的山坡上购地避墓葬区,上盖屋宇,周以垣墙。

乾道二年(1166年)

◆宋廷罢两浙市舶司。泉州市舶司成为南宋两大市舶司之一,海商云集。

乾道三年(1167年)

◆五月起,晋江、南安、惠安各地连降40天大雨。六月,赈泉州水灾。

◆同年,占城国国遣使带乳香、象牙搭乘泉州纲首陈应的海船来泉州向宋廷朝贡。宋廷诏使臣免到阙,令泉州差官以礼款待。

乾道五年(1169年)

◆泉州知州王十月把部使者馆作为贡院,命节度推官陈孔光建屋126间,址在肃清门内(今西菜市一带)。从此,泉州有科举考试专用场所。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废。

◆同年,知州王十朋重修北楼,并撰《重修北楼记》,誉北楼犹武昌南楼。

乾道七年(1171年)

◆四月间,近千名毗舍耶人犯晋江围头、水澳(今石狮市永宁)及惠安沿海。泉州知州汪大猷遣兵围击。俘敌400多名,余者皆击毙。

◆同年,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编管台湾户籍。

乾道八年(1172年)

◆毗舍耶人再犯晋江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称永宁寨)以为防御。

乾道间(1165~1173年)

◆泉州人王元懋随商船赴占城国。国王称赞他兼通中外语言文字,以宾客相待,并招为驸马,侨居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