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惠安:从雕艺之乡迈向艺术之城(图)

今日泉州网

雕塑家孔武战的雕塑作品 摄影:宋春兰

雕塑家孔武战的雕塑作品 摄影:宋春兰

海琦怡景园石雕工艺厂的室内景观 摄影 宋春兰

海琦怡景园石雕工艺厂里的荷塘 摄影 宋春兰

惠安鼎立艺术馆前的惠女雕像 摄影:宋春兰

天地景观雕艺馆前用石头雕刻的“纸船”摄影:宋春兰

雕塑家孔武战的雕塑作品 摄影:宋春兰

雕塑家孔武战

泉州新闻网7月1日讯 (记者 陈健 孙虹)“惠安文化的发展要同雕艺产业相结合,文化产业应以提高市民素养为落脚点。” 近日,泉网记者独家专访惠安县委书记肖汉辉,他表示,惠安正在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探索实践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方法。

肖汉辉回忆称,此前走访了一位残疾雕刻师傅,残疾雕刻技工他那娴熟的一刀一划,“刻出的是对艺术的渴望,亦体现其将内心痛苦转化成对艺术美的追求过程”。他说,惠安传统产业转型的成功,不仅需要惠安阔步迈向“大师经济”时代,而且要让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惠安真正走向艺术之城。

惠安雕艺源远流长,拥有1600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它源于中原汉文化,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经过长时间磨合发展,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2006年,“惠安石雕”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安也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2013年,惠安又成为国内首个“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

目前,雕艺业已成为惠安支柱产业,惠安有集雕艺技术研发、生产加工、经贸、机械研发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已是中国雕艺业产业规模最大,生产加工能力强、最具活力的地区。惠安县宣传部长蒋向群说,“惠安如果在传统产业转型探索实践成功,或许能为全国的传统文化产业转型提供很好借鉴。”

蒋向群称,“大师群体的壮大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他介绍,惠安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以“名师带徒”的方式,发挥大师在带徒传技、工艺推广、传承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工艺美术人才技术创新成果和传承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推动“南派”雕艺的传承建设。

据了解,惠安现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中国石雕艺术大师6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2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17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48人。与此同时,工艺美术同行们也把惠安当作他们的创作乐园,共有40多家高等美术院校在惠安设立自己的合作基地。

惠安目前正锁定“世界雕艺之乡”目标,着手启动雕艺文化产业转型提升工作,蒋向群表示,惠安已从建设雕艺文创产业园,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打造大师文化企业和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等多方面努力,依靠传统的文化转型成功,丰富完善城市的文化载体,“让惠安迈向艺术之城的步伐更快些。”

近年来,泉福、国明、鼎立、日晟……越来越多的惠安雕刻企业将大师艺术馆的建设,作为打造雕艺品牌的重要途径。在大批艺术馆崛起的同时,一批研发中心、企业雕艺博物馆也即将成型,这是惠安雕刻产业链延伸变化的一道缩影。

“文化发展好,产业自然就出来了;文化不提升,产业就完了。”无匠堂艺术总监、雕刻艺术家张文山的一席话,道出惠安雕艺从业者们的心声。从产业发展到文化回归,他们期待惠安能营造原创氛围浓厚的雕艺生态环境。

惠安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任黄永群说,“过去,惠安雕艺工匠们,不敢展示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或不懂得如何展示。”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创新转型的方式,让惠安传统雕艺产业有了新观念、新创意,“我们创造条件让企业家和大师们敢于亮艺”,希望惠安整个城市都是艺术的海洋。

黄称,惠安在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向艺术之城发展进程中,既要坚守传统技艺,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又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文化艺术品牌,提升雕艺产业的创造力和品牌价值。

据悉,惠安今年还将在县城重点街区及重点建筑、重点景观,把雕刻艺术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推动雕艺文化与建筑文化融合发展,同时开展惠安城市文化品牌标识推广行动,提高市民的对惠安城市文化的认同。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城市有文化载体,有大师的创作,有产业的支撑,有市民的参与,才能体现惠安城市的艺术魅力。(完)

相关链接

泉网看惠安之一:要实力更要魅力

福建省惠安县,这个工业化20年历程中,两次区划调整,惠安元气大伤。直至今日,惠安仍在为打造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而上下求索。记者到惠安县采访,看到的不是开山炸石大推工业区的大干快上,而是颇为“小资”在忙着整山治水。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