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桥:位于四监北侧,为悬索桥,桥身为不规则弧形。
四号桥、五号桥:位于大坪山上,为拉索桥,横跨山谷,桥身为弧形。
二号桥:悬索桥,位于刺桐路北拓处,桥身为不规则弧形。
三号桥:位于仕公岭,横跨324国道,为斜拉桥。
六号桥:横跨通港街。
东南早报讯(记者 江晓媛) 昨日,记者从泉州市规划局获悉,泉州山线绿道规划又有新进展,原本仅停留在构想上的横跨山与山之间的巨大景观天桥,已完成了设计,落在了图纸上,桥身设计之独特,令人惊艳。
22.5公里绿道 串起风景名胜
近年来,关于泉州山线绿道的各项规划和设计均在陆续地完善,目前确定的线路为:西接西湖公园,经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大坪山、桃花山等至滨海公园,沿线包括西湖公园区、闽台缘博物馆区、泉州花博园区、泉州南少林区、清源山风景区、泉州圣墓区、桃花山公园、森林公园、观音山公园区等重要的风景名胜区点、公园绿地、自然山水景观区等,全长约22.5公里。
山线绿道规划设置5米宽的分离式综合慢行道,两侧各3.5米作为景观绿廊,部分利用既有旅游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等进行改造。全程沿线规划设置2块配套用地和7个服务驿站(1个一级驿站、3个二级驿站和3个三级驿站。一级驿站主要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功能;二级驿站承担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功能;三级驿站主要提供售卖、休憩、自行车租赁等功能),以及另外设置10个休息点和2个小游园(古塔山和桃源谷)。
规划以最短的距离,不受城市交通干扰和影响,将泉州西湖公园、清源山、大坪山、桃花山、观音山和滨海公园有机连接在一起,让市民以步行或骑自行车的方式,感受服务管理设施齐全、出入方便、文化景观丰富的线性绿色通道。
即便如此,这22.5公里翻山越岭的山线绿道,还是需要跨越跨越几座大山之间的深谷,以及刺桐路等城市主干道。于是,建巨大景观天桥,实现大山的“对话”成为规划者们不断思索的问题。
6座景观天桥 集休闲观光于一身
日前,规划部门完成了山线绿道的景观桥梁规划,并进行网络公示,这6座极具特色的桥梁分别横跨四监北侧、刺桐路北拓处、仕公岭、大坪山、横跨通港街,天桥将与依山而建的木栈道、绿廊、道路连接在一起,串联成完整的22.5公里的绿色通道。
据介绍,一号桥位于四监北侧,为悬索桥,桥身为不规则弧形,也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分离式桥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各5米宽,人行道一侧局部设置观景平台和休息平台,是一个休憩娱乐的绝佳去处。
二号桥为悬索桥,位于刺桐路北拓处,桥身为不规则弧形,最窄处为5米,最宽处观景平台为18米,观景面较大,是步行观景桥,中间的支撑柱位于道路中间绿化带处,不占用道路面积,有电梯上下,钢结构立柱上布置一些不规则的观景平台,人在上边时,本地风光一览无遗。
三号桥位于仕公岭,横跨324国道,为斜拉桥,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分离式桥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最窄处有4米宽,最宽处约为9米,“本方案造型较为独特,舒展,既有观景功能,也有景观效果。”相关负责人说。
四号桥、五号桥则位于大坪山上,为拉索桥,横跨山谷,桥身为弧形,桥身宽约10米。其造型犹如丝绸缠绕,同时使用泉州的城市色彩色——红色,呼应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六号桥横跨通港街,与景观结合较为密切,远期可结合掉头区一并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