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两座多肉植物区即将开放!

厦门日报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的多肉植物区,造型独特、品种丰富、热带风情洋溢,深受游客喜爱。这里既是园区的“流量担当”,也是本次植物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中,提升改造的重点项目。

其中,多肉植物区的室外展区照常开放参观,游人仍然可以前来赏玩;两座正在原址重修的室内展馆,预计9月底将完成建筑结构架设。完成植物移栽后,两馆将很快与“肉友”们相见。

[现场]

大进展!

“海螺”搭透明穹顶

“扇贝”浇筑好桩基

室外展区仍开放

上周,记者探访植物园多肉植物区,在正常开放参观的室外展区,大型金琥球、武伦柱等仙人掌,独特景观吸引游人上前打卡,拍下靓丽身影。

两座室内展馆,即原本的一馆“海螺”仙人掌科展厅与二馆“扇贝”多肉展厅,正在进行原址重修。今年4月,两馆双双闭门施工,为的就是在本次创建提升中旧貌换新颜。

与几个月前相比,一馆“海螺”已变样——原本灰色的钢架刷上白色的新漆,海螺形状的穹顶,已铺上透明的板材。植物园副主任蔡邦平博士表示,该馆建于2000年,投用多年已有些老旧,影响美观和安全。“本次改造将原本老化的亚克力板换成PC耐力板穹顶,四面都是玻璃墙,透光性会大有提升。”记者在现场看到,水帘等建筑材料也已经进场,预计9月,整体将完成翻新。

二馆“扇贝”由于需要推倒重建,进度略慢于一馆“海螺”:新搭建的展厅已浇筑好桩基,从平地上露头,未来,展厅的主体结构将是全玻璃的“阳光房”。

[揭秘]

更出片!

引入珍稀物种

预留更多打卡区

植物园多肉植物区负责人李兆文告诉记者,待两个室内展馆完成施工,将陆续开展植物移栽。

一馆“海螺”仍以仙人掌科植物为主打,保留珍贵物种,如一株罕见的高达9.3米的武伦柱仙人掌,为全国最高。“我们将引入更多品种,在布置上增添色彩。”李兆文表示,计划移栽的一系列颜色丰富的小仙人球很有观赏性,许多都是由植物园自主驯化及扩繁的,为此也将改良展厅内的部分土壤。此外,展厅内部将为游客预留更多的打卡区。原本的排气扇被现代化的新风系统代替,室内将更透气。

二馆“扇贝”展厅将开辟一片地栽区域,原本它以大型芦荟科、龙舌兰科和小型的多肉植物展台为主,本次重建后将引入块根状的多肉植物等珍稀物种;还将搭建3个玻璃展柜,打造多肉微景观。另外,展厅内同样会增加旅客的拍照休憩区域。

多肉植物区还有第三馆,即森林性多肉植物馆。鱼骨蛇鞭柱、木麒麟等攀附性的多肉植物集合在此,攀援繁茂如同森林,有时还能开出独特的多肉之花。这个展馆也将在本轮创建中进行提升。

【小贴士】

夏日打卡推荐线路

雨林世界-多肉植物区(室外展区)-姜目植物区-花卉园

这条线路涵盖植物园内的4个专类园,能拍出多种风格的美照。

在雨林世界,植物根深叶茂、步道雨雾缭绕,沉浸式的热带森林,环境也凉爽。顺着锁云路往上登高,在多肉植物区,造型多样的仙人掌构成户外景观。从森林性多肉植物馆往东北方向进发,可以到达姜目植物区,内有地涌金莲、花叶美人蕉等较为罕见的植物,夏季正是开花的时候。邻近的花卉园,大片的各色草花经常“上新”,同样适合拍摄被花海环抱的写真。

注意事项:1.线路上目前均为户外展区,夏秋气温较高,需注意防暑降温;2.游客需文明游园,请勿踩踏植物或在植物上刻字。(文/本报记者 赵张昀 实习生 颜哲浩 图/本报记者 张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