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5日傍晚,“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后,石狮石湖码头(林銮渡)遗产点周边的群众欢喜庆祝,兴高采烈进行非遗文化展演,大家纷纷表示将好好呵护家门口这处珍贵的遗产点。
石湖码头(林銮渡)是泉州外港码头的珍稀物证,实证了宋元泉州优良的建港条件,是一处利用天然礁石建造的码头,与六胜塔同属泉州港的历史遗存。为使周边环境与遗产点和谐共处,石狮曾对石湖码头进行环境提升,大大提升了周边人居环境质量,该提升方案曾获2019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奖“文化景观类”荣誉奖。在申遗成功的高光时刻背后,是各方力量助力石湖码头环境提升的成果。
申遗惠民环境变美了
“现在,我们的居住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家门口就有世遗更是让我们倍感自豪。”生活在石湖码头周边的居民郭先生感慨地说。石湖码头位于蚶江镇石渔村的居民区内,2016年8月,石湖码头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启动,一方面要对古码头进行清淤,另一方面要对周边景观环境进行提升。如何做到既优化遗产保存环境,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石狮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蔡志坤感受良多:“这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本着申遗为民、申遗惠民的精神,时任市交建局副局长蔡志坤同交建公司项目负责人洪星东及蚶江镇村干部等在石渔村挨家挨户走访,深入群众家中做足工作,引导群众自觉加入到“爱遗护遗”行动中。在群众的支持下,高效完成了拆除临时搭盖、房屋立面整治、管道落地等工作,在这过程中,群众从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的文化遗产保护浓厚氛围。
如今,石湖码头虽然没有了往日的繁忙,却依然完好地保留着原有的历史风貌,这里的绿化卫生环境和人居环境大大改善,保护石湖码头遗产点成了当地村民的共识,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因申遗成功而日渐增强。
抢抓工期拿着手电筒察看工地
在环境提升之前,石狮市文化、住建等部门同设计团队反复讨论研究,通过对历史影像的调取研究、对当地居民和文物历史专家的访谈,多方收集历史信息,以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原则,最终确定了景观提升设计方案。
石湖码头主体由一组近岸礁石和通济栈桥共同组成,据传始建于8世纪初期的唐开元年间,海商林銮在此创建林銮渡,借用天然礁石为靠岸设施。历史文献记载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官员傅琎在礁石与岸线之间加筑通济栈桥,使码头功能更为完备。根据栈桥基部的考古工作,栈桥最下层仍保留了宋代的石质桥基。石湖码头的环境提升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恢复了“海边巨石—栈桥—村道”离开岸码头格局,重现栈桥伸入海面的景象。
遗产点的环境提升工程是最费时费力的,不仅包括绿化、道路、铺地等工程,还涉及民房立面改造、遗产区服务功能完善等内容。回想起那段为申遗工作助力的日子,当时作为施工单位负责人的蔡志坤和洪星东记忆犹新,“2016年8月工程开工,2017年6月就要全部完工,工期很赶,可以说是挑灯夜战。”蔡志坤说,当时他们时常三更半夜拿着手电筒到海岸线边缘去现场察看,确保工程进度有条不紊进行。
经过不懈努力,石湖码头环境整治工程按时完工,受到泉州的通报表扬,并于2017年9月25日迎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吉米·格林(Dr.JeremyGreen),专家在石狮进行现场考察评估,圆满完成评估工作。
留住乡愁保留地方景观风貌
对于申遗遗产点而言,环境提升工程起到的是“绿叶”般的烘托作用,突出文物的主体地位,延续历史文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那么如何使用最小干预的手段,最大限度地保护古码头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呢?当时,施工团队充分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和风土民情,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运用当地材料、传统工艺和本土植被,使提升后的空间与石渔村地方风貌相协调,为当地百姓留下了乡愁记忆,让周边景观与文化遗产融为一体。
石湖码头环境提升方案的编制紧扣遗产核心价值,针对遗产区内的景观现状,有效地呼应了遗产区民众的合理诉求,完善了从村口广场——村道——古寨墙——再借亭——码头的空间序列,并聘请港口专业设计人员复原船坞,恢复通济栈桥一侧的水域,打开了向海的视野,为行走其中的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景观体验。最终,石湖古码头环境提升工程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代生活的和谐统一,取得良好成效。
“见人,见物,见生活”,如今行走在石湖码头,你一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这里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传承泉州历史文脉,守护人类遗产,展望未来的一处美好家园。
(胡丹扬/文李荣鑫郭雅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