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培养良好习惯才是关键

泉州晚报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小衔接的质量对孩子的成长将产生重要影响。暑假接近尾声,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最关心的一件事:马上要开学了,暑期最后几天要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抢在开学前多认几个字还是让孩子学会加减法?

“幼小衔接,关键是帮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态准备,帮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帮孩子提升专注力,帮孩子提高与同伴的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衔接,注重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多位长年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均表示,“幼小衔接要注意三个‘忌’——忌急、忌多、忌快,应该让孩子自然、规范过渡。”

入学前 注重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幼小衔接期间,家长不必刻意给孩子灌输或“填鸭”拼音、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赖亚蓉表示:“孩子刚入校时的确存在差距,有的孩子拼音基本掌握,算术也很厉害,有的则会说很多英语单词,而有的却基本什么都不会……但随着正常学习的开展,这种差距慢慢缩小,一个学期下来就感觉不到了。”

在赖亚蓉看来,幼小衔接不能只关注知识上的储备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忽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习惯、能力的培养。家长应该更注重引导孩子做好心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来适应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活。拥有好的习惯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能力更强,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更强。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注重对一年级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科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孩子迅速适应小学生活,切实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

“幼小衔接阶段,相比知识储备,规则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同伴相处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更重要。”泉州市教科所心理学科教研共同体核心组成员、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陈静也表示:“临近开学,家长可以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可以按照小学作息时间安排孩子的起居生活,做到早睡早起、定时吃饭、劳逸结合,调整好生物钟。可以带孩子一起购买书包、文具,示范教会孩子如何将书、本、笔盒、水杯等物品放到书包里固定的位置上。可以逐渐让孩子自己收拾衣物、书桌、房间,做简单的清洁、整理。可以留意孩子和伙伴的相处,引导孩子更好地处理突发小矛盾。当然,家长还要注重引导孩子掌握卫生健康常识。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掌握在校说话、喝水、吃东西、咳嗽、吐痰、如厕等方面的卫生常识,提醒孩子戴好口罩,不用脏手摸口鼻眼,勤洗手等。”

入学后 喜欢上学便是良好开端

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为了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近日,泉州市晋光小学向家长朋友们发出了《一年级新生入学温馨提醒》。学校提醒家长们要充分利用开学前这段时间,帮孩子做好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四方面内容,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孩子能否很快适应学校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泉州市晋光小学校长黄加贤表示,“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进行‘心理铺垫’。比如告诉孩子,进入小学会学到更多知识,能认识更多新朋友,可以参加各种趣味活动,消除孩子对新环境的担忧与恐惧,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和学习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与此同时,家长可以在家里布置专属孩子学习的小书桌,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据悉,9月1日正式开学前两天,该校就会让一年级新生参加入学训练。新生入学训练包括参观新学校、适应新环境,游戏互动、认识新伙伴,在实践中了解新规范,在学习中明确新任务等内容,让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陈静建议一年级新生家长注意忌急、忌多、忌快,放平心态,不要给自己和孩子过多压力。她说:“让孩子喜欢上学,是一年级最好的开始。‘在同学中受欢迎或有亲密的朋友’‘在学校玩得开心’‘喜欢老师’等几方面,会驱动孩子‘喜欢上学’。家长要在言谈举止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例如,可以适当夸奖老师,帮助孩子们喜欢老师,从而更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教导。”此外,上学后,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动态,并和老师探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方法与措施,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

相关新闻

创新评价方式 减缓衔接坡度

本报讯 (记者曾聪虹)开学在即,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学校和家长关注的重点。省教育厅制定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做好双向衔接工作。记者了解到,我市部分学校已先行先试,通过一年级无纸笔考试、“零起点”教学、家校合作等多种形式,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阳光宝贝开动车、阳光宝贝畅游智慧园、阳光宝贝摘果实……泉州市实验小学一年级的期末考不是纸笔考试,而是趣味游戏。学校通过创设情景,围绕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内容,设定字词大挑战、玩转小诗文、阅读达人秀、快乐对对碰、巧手拨一拨、智力大冲浪等关卡,引导学生在轻松活泼、自主参与的闯关活动中展示学习成果。在测评过程中,所有的项目均由学生自主抽选题目,有转转盘选题、掷骰子定题、IPAD点题等。关注个体差异,活动中允许学生申请“二次评价”和“考官”提醒晋级,保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自信。学校还邀请家长志愿者经培训后担任考官或活动引导员,促进家校协商,构建有效家校共育机制。每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都会及时被后台记录,借助大数据,孩子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老师可以一目了然。

“多年来,在学校‘阳光教育’理念引领下,我们开展基于儿童的小幼衔接研究,探索构建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体系,搭建儿童持续生长的台阶。”泉州市实验小学校长曾旭晴介绍道,作为省首批学科教学教研基地学校,市实小先行先试,对学生学业评价进行有益探索,构建“四维七度”学业评价体系,促进一年级学生全面、自主、个性发展。新鲜有趣的一年级期末学习展示活动替代了枯燥的纸笔考试,让孩子在游戏化、综合化的活动中主动参与,减轻对考试的惧怕心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成为促进其更好适应小学生活的加油站。

此外,市实验小学还从小幼互通、关注差异、身心调适、整合内容、家校协同等方面,进行幼小衔接探索。学校每年举行“关注差异,快乐衔接”一年级适应教育教师主题沙龙,探讨“零起点”教学,做好各学科内容梯度的有效衔接。如科学学科,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中,已有对科学和自然元素的学习,小学便在幼儿园注重感知的基础上,教给孩子观察、记录的方法,体现内容梯度的有效衔接。

由于丰富、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在前段时间举行的福建省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专题研讨活动上,泉州市实验小学作典型经验发言。该校还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五集纪录片《统编教材》拍摄,呈现学校在统编教材使用上“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凸显该校作为全国第一届文明校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责任和担当。(□本报记者 陈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