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父子传承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泉州晚报

曾经领先西方1000多年的水密隔舱技术,始于唐代,至今一脉尚存。

昨日,记者来到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非遗传承人陈春来位于晋江深沪镇的家中,听他讲述两代人传承技艺的故事。

“古镇船王”: 打造“太平公主号”

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个舱区,由于舱与舱之间严密分开,彼此密封,因此在航行中,特别是在远洋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区,大大提高了远航的安全性能。

陈春来的父亲是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芳财,人称“古镇船王”。

14岁那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陈芳财进了深沪造船厂跟着老师傅学造船。由于勤学好问,他在19岁的时候就成为“师傅头”,可以独立掌墨设计建造大型木帆船。后来,深沪湾打鱼的木船逐渐被铁船替代,造木船的船厂也随之倒闭。陈芳财转行做起船舶机修安装、养殖等,空闲时,偶尔也会做些船模练练手艺。

2008年4月,由陈芳财设计并主持建造的仿古帆(战)船“太平公主号”,凭借海风,历经180天漂泊,横跨太平洋,创下历史奇迹。陈芳财也因此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掌握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子承父业:共同打造仿古福船

从小耳濡目染,陈春来基本学会了父亲的手艺,但他并不想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便选择外出闯荡,尝试各种不同领域的工作。

2012年春节回家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让陈春来暂时停下了外出打拼的脚步。当时,陈芳财承接了晋阳湖郑和宝船的项目,因为项目不在深沪本地,陈芳财只好两地奔波。看到父亲斑白的两鬓,陈春来意识到父亲已经老了,自己应该留下来帮助父亲。

2016年8月,陈芳财和陈春来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聘请为“国家海洋博物馆仿古福船制作项目”特邀顾问。

2016年年底,陈芳财意外中风,使得督造深沪“大北船”的重担,落到杨良盾、陈春来、陈著纯的肩上。在建造过程中,陈春来才真正意识到,父亲之前跟他讲过的造船技术、人生经验,并不是喋喋不休的唠叨,而是实打实的金科玉律。此时,在陈春来心里,对父亲多了一份理解和认可,两人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缓和了不少。

使命传递:推广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父亲去世后,陈春来早就萌生的建设水密隔舱福船陈列室的想法更加坚定。在这里,不仅有以前造船的老物件、福船的模型,还有父亲绘制了一辈子的福船工艺手稿。这些对陈春来来说,不仅寄托了对父亲的思念,也是一笔无形的宝藏,可以从这些手稿中学习到很多福船的知识。

父亲在世时,经常到晋江职业中专学校(金井职校)的泉州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所上课。如今,陈春来接过父亲的使命,每周三下午都要到金井职校授课。“教材是我自己编写的。”陈春来坦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何做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传承和推广,成了他的一件心事。

为此,陈春来设计了一款水密隔舱福船文创产品,让孩子们在拼装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关于水密隔舱福船的知识。未来,他希望以水密隔舱福船为载体,通过教学、研学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推广这门传统技艺。( □本报记者 许雅玲 林劲峰 实习生 吴姗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