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上完大学一学期的课 14名学生进入省一等奖

厦门晚报

2021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福建赛区)获奖名单日前公示,厦门一中“一骑绝尘”,14名学生进入省一等奖(简称“省一”)公示名单,其中3人进入省队,均为全省最多。

根据公示的获奖名单,今年在该赛事中,我省共有一等奖59人,二等奖200人,三等奖300人。

两个月上完大学一学期的课 学生的吸收能力很强

此次,厦门一中60人参赛,47人获奖;其中,“省一”14人,高一年4人,高二年10人。3名进入省队的学生分别是高二年的王臻郅、邹瑞超以及高一年的刘婉婷,他们将代表福建省出征8月中下旬的全国赛。刘婉婷还创下了纪录——往年,厦门很少有高一年学生获得生物竞赛“省一”,入选省队更是从未有过。

跟其他地市相比,厦门高一年学生要想在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更难。厦门一中生物竞赛团队指导教师之一郭凌奇说,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学得比较晚。其他地市的中招政策跟厦门不同,有些外地学生在初中就开始学竞赛知识,而厦门学生则是进入高一年才开始学。

郭凌奇说,生物竞赛生的知识储备要达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平。某种程度上来说,竞赛生比考研更辛苦,因为考研一般只读一两门专业课,但竞赛生13门专业课都要读。“你根本不知道竞赛会考什么,只能都读。”郭凌奇说,有些竞赛题目,书上都找不到,而是根据最新的科研论文截取的片段,让学生做实验分析。

“我们差不多两个月就要把大学本科一学期的课上完。”郭凌奇解释,两个月最多只上8次课,若是遇上月考、期中考还得停课,所以学生的吸收能力要很强,竞赛班一小时的授课量就相当于大学本科一个月的授课量。

这对学生、指导老师来说,都是考验,因为他们并不是一心只扑在竞赛上。郭凌奇说,竞赛生都是“两条腿走路”,要兼顾课内学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竞赛知识。同样,指导老师也是满课时量,只能利用课余、周末、寒暑假指导学生。

竞赛生家长写联名信

感谢指导老师无私付出

竞赛指导老师的付出,家长们也看在眼里。前不久,厦门一中高一年生物竞赛生全体家长联名给学校写了一封信,感谢生物竞赛指导老师兰福彬的无私奉献。

家长们感叹兰福彬和学生们坚强的毅力、苦行僧般的自律,还有对生物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家长们在信中写道,兰老师的节假日几乎没有休息过,通常一天要上七八个小时的课,短短半年时间,硬是把二十几本大学专业书中的各个知识点精心梳理归纳总结后教授给学生们。晚自习的“每日一点”,成了学生们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每晚下课后学生们围着兰老师不停提问、讨论、争论。校门外等候的家长一直等到教室熄灯,整个校园空空荡荡,才看到生物竞赛生三三两两从实验室走出来,而兰老师总是最后一个走出校门。

为了节省时间,兰老师总是自己先做大量习题,再把有价值的题挑给学生们做,他做的题是学生们的两三倍之多。他带队去漳州参加集训,全程陪同,关心学生们的衣食住行。他身体不适,仍坚持上完课才去医院手术,住院期间还不放心,在网上叮嘱大家保持学习进度,还没出院又几次跑回实验室辅导。

家长们说,兰老师的感人事迹说都说不完,他不仅传授知识,对做人做事更是言传身教。通过生物竞赛,学生们体验到为梦想而努力的快乐,因挫折而痛苦的艰辛,遇到瓶颈时如何寻求帮助,如何动脑筋想办法突破……这个过程的收获与成长,将帮助他们更加勇敢、更加有智慧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记者 郭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