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由历史上一位武将衍成民间信仰的关圣大帝,得益于历代皇帝对关羽的神化,隋开皇九年(589年)创建的解州关帝庙,以及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杰作《三国演义》对关羽形象的美化塑造,更使其声名大振,特别是明代以后,关帝便被认为是勇武和忠义的化身,成为“古今第一将”,能驱妖降魔、扶助忠义、保境安民等。关帝在全国的影响逐渐扩大,民间拥有众多的信仰者,并奉为神明朝拜。关帝庙、关帝在民间有多种称呼,关帝庙又称关王庙、武庙等,关帝又称关帝君、山西夫子等。
长泰在明代就建有零星几座关帝庙,对关帝的信仰,历史悠久,关帝文化源远流长。据明嘉靖版《长泰县志》记载:“关王庙,在治北。”清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颁令,以关帝庙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进行春秋两祀。从此,关羽成为国家祭祀的主神,达到了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的地位。
长泰在雍正三年以后,按照朝廷的规定,每年春秋在城内武庙举行致祭仪式。据清乾隆版《长泰县志》记载:“关帝庙,旧称关王庙。今更建于县治西城隍庙东,每年春秋致祭在此。”“祭关帝礼,岁凡三举,华诞用本日致祭,春秋以部文颁示为期。届期,主祭官穿蟒袍,先追祭三代,帛三、豕一、羊一、笾豆各四,行二跪六叩首礼,三献后,再行二跪六叩,焚帛,易朝衣。祭帝,帛一、牛一、豕一、羊一、笾豆各四,行三跪九叩首礼,三献后,饮福,受胙,再行三跪九叩,焚帛,礼毕。”可见,当时祭祀关帝及其祖先的仪式规范而隆重。
清代是关帝信仰的鼎盛时期,长泰境内兴建的关帝庙有数十座,现存主要有:外武庙、鹤亭隆汉庙,林墩的瓜园关帝庙、石横关帝庙等。因原先庙宇已倒塌,供奉从它处转来关帝神像的有戴墘二帝庙(关帝、保生大帝)、高层福会宫、古仓慈惠宫、京元隆显宫等。现介绍至今还保存完整、颇具特色的二座关帝庙:外武庙、鹤亭隆汉庙,来说明长泰武庙的历史与文化。
一、外武庙
据民国版《长泰县志》记载:“外武庙,祀山西夫子,在西门外石步桥(今已废)。”石步桥,原称西安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长四十一丈五尺,阔七尺,濒临锦溪,并在西安桥右侧建一座关王庙(小庙)。清雍正年间,根据朝廷的谕令,在城内的城隍庙东侧新建一座关帝庙。后来,为区分这二座关帝庙,把位于城内的那座称为内武庙(今已废),位于城墙西门外的这座称为外武庙。
清乾隆后期至嘉庆初年间,长泰、外县信士,僧人踊跃捐资,由堪舆名家、富商、京元社人张照庶主持重扩建西门外石步桥边的外武庙,现位于人民路西端,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石、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55平方米,分门厅、正殿二进,中为天井,门面墙上,嵌有一副石圆窗和一副透雕方形石窗,大门由一对抱鼓石及一副阴刻楷书石对联组成,对联的内容为:“大圣贤从人伦作起,真学问自麟笔传来。”庙内的石柱、石窗上阴刻有捐奉人姓名10余处。正殿奉祀关羽雕像,关平、周仓分立左右,个个勇猛刚毅,神态端庄,旁边还安放“肃静”“回避”等木牌及古代兵器,气氛庄严、肃穆。正殿梁架上还悬挂有明万历进士、广西布政使杨莹钟,清康熙进士、翰林院编修吴一蜚,民国时期陆军中将陈林荣等长泰乡贤、知名人士题的“忠义千秋”“精忠大义”“雄武神威”“浩气长存”“万古流芳”等匾额。
至今,外武庙还遗留二通石碑记,有的字迹虽已风化,却是珍贵的庙宇文化遗存。一通是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的,碑文中刻有“人一里关帝庙”。据清乾隆版《长泰县志》的记载:“人和里,今分为‘人一’、‘人二’二里,西门外社,系人一里。”这些记载说明关帝庙位处西门外,后称为外武庙;另一通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立的《祀典外武庙》,碑文为《长泰县政府布告第六号》全文,落款“县长张树檀,中华民国廿六年三月”。
清代中期重扩建外武庙是集各方之力,广结善缘,也说明关帝的信士众多,深受人们敬仰。数百年来,每逢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君圣诞日,当地都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二、鹤亭隆汉庙
位于武安镇鹤亭村下陈自然村,始建于清代前期,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及近年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坐西北向东南,建筑面积142平方米,石、砖、木结构,由前厅、天井、两廊、正殿组成。前厅外檐门楣上刻有龙、人物浮雕,石门框题联一对:“义轶云台气吞吴魏,忠扶汉鼎志本春秋。”落款为“道光乙未年(1835年)桂月重修”,门楣上悬挂“隆汉庙”匾额。正殿的神龛供奉关公神像,梁架上悬挂“正气参天”匾额。每年农历正月十二举行祭祀活动。
隆汉,顾名思义,表明魏蜀吴三国鼎立,群雄争霸,战火纷飞,关羽始终追随刘备,忠于蜀汉,矢志不渝。“兴复汉室壮志未酬,忠义之概撼动天地。”
三、长泰关帝庙的文化特色
关帝一生忠义、正气,塞于天地之间,历代文人学士对关帝的景仰,发之于笔端,展之于楹联,俯拾皆是,许多是文学精粹,可供欣赏和借鉴学习。在长泰的关帝庙中,大都遗留有赞颂关帝“忠、义、顶天立地”的对联,气势磅礴,现将部分对联摘录如下:“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忠贯日月神衬万代,义薄云天显赫千秋”。
外武庙的大门对联:“大圣贤从人伦作起,真学问自麟笔传来。”与许多关帝庙楹联不同,独辟蹊径,构思独特,向广大世人劝勉:应该怎样做人和做学问才能成为学问渊博的圣贤之才。虽没有出现“忠、义”二字,却已包含于圣贤和学问之中,反衬了关羽是一个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大圣贤,是历代百姓学习的楷模。数百年来,这些对联殊途同归,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关羽是一个忠义仁勇且武艺高超的武将形象,而且启迪后人应重视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真谛。
关帝备受历代百姓的尊崇和爱戴,关帝文化也因此在民间世代延续。如今,外武庙香火已远播至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常有台胞、侨胞慕名到外武庙朝拜。海峡两岸之间的关帝庙宇文化交流,体现了闽台一家亲,同俗共仰,情谊相通。(记者郑阿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