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前往明德堂木偶馆 探秘木偶前世今生

东南早报

7月23日、25日,永春县桃城镇中心小学、东平中心小学的小记者们分批前往永春县岵山镇明德堂木偶馆。艺津木偶剧团负责人、永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章火带领大家探秘木偶的前世今生。

木偶,诞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鬼斧神工的木偶头雕刻,还是流光溢彩的木偶服饰,都展现出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让小记者们感受到独特的非遗魅力,希望将这一文化传承弘扬开来,让它千年来的精彩续写下去。

★了解木偶的前世今生

□小记者 李语桐

(永春县东平中心小学五年级)

“木偶,源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杨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木偶延续至今的千年历史。在我们泉州主要有两种木偶:一种是掌中木偶,又叫布袋木偶;另一种是提线木偶,又叫悬丝木偶。木偶头的制作也很讲究,一定要用香樟木来制作,因为香樟木的木质比较细腻,易于雕刻,还自带香味,放久了不会有虫子来“做客”。

据说木偶最早是达官贵人的陪葬品,后面慢慢演变成一种演出道具。了解完木偶的前世今生,我不禁感叹咱们祖先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这也让我更想去探索历史,去学习祖先们的智慧结晶!

★体验操纵木偶

□小记者 邱晗钰

(永春县东平中心小学五年级)

在古代,木偶戏被称为傀儡戏,它的历史十分悠久,品种繁多。木偶戏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讲述故事,让观众在戏里品味百态人生。

在杨老师的解说下,我们一起了解了木偶的各个角色。有众所周知的刘备、关羽、孙悟空、玉皇大帝等;他们的表情刻画得十分传神,好像随时都可能动起来一般;他们的服饰采用的是金苍绣,看上去流光溢彩。

接着我们试着操控掌中木偶。只要用食指操控木偶的头部,用大拇指操控木偶的右手,另外三个手指操控木偶的左手,木偶就在我们手中动起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初见巨型木偶

□小记者 谢垣垲

(永春县东平中心小学四年级)

非遗传承人杨老师手中拿着一尊木偶,为我们介绍了木偶的历史、头戴、服饰,还有木偶头的制作等。让我们非常震惊的是,杨老师竟然还可以秒变出女生、老妇、奸臣、妖怪等的声音,我们听得惊喜万分,哄堂大笑。接着杨老师为我们表演了木偶剧目《小沙弥下山》,憨憨的小沙弥那滑稽的动作,逗得我们合不拢嘴。

不过今天最令我叹为观止的还是老师展示的巨型木偶——财神,据说它有3米多高,是杨老师呕心沥血设计制作出来的。站在巨型木偶后面,我尝试着拉动悬丝,想让这位财神迈开步子走起来,但控制悬丝的同时还得推动重重的推车才能实现行走,真是不简单呢。

★木偶的探秘之旅

□小记者 叶关惟

(永春县桃城镇中心小学三年级)

这次,我们小记者一行来到岵山明德堂木偶馆,开始了奇妙的木偶探索之旅。

在泉州地区,木偶主要有提线木偶和掌中木偶两种。掌中木偶又称布袋木偶,因为它的身体结构像个袋子,而且艺人都会将木偶放到布袋里,方便运送到不同地方演出。

木偶头的制作很有讲究:第一步要先根据木偶的造型打坯;接着是制作粗坯,初步刻出角色的五官;之后要对五官进行精雕细琢,制作成细坯,再在头部均匀上土;接着根据角色的性格特征对脸部进行喷色,然后配上胡须;最后根据角色进行冠帽装戴。穿戴服饰后,一个栩栩如生的木偶就诞生了。杨老师告诉我们,泉州籍的雕刻大师江加走先生制作的木偶头更是“绝世无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木偶戏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更是凝聚着雕刻家无穷的智慧,我们应该将木偶戏发扬并传承下去。

★感受木偶魅力

□小记者 温子玲

(永春县桃城镇中心小学三年级)

一进馆,看着圆桌上摆满的掌中木偶,我不禁涌起了一大堆的疑问:它们是什么做的,它们穿的衣服有什么讲究,它们的帽子又有什么学问……我怀着难以控制的好奇心,我继续向里屋走去。

接下来,杨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每一个展厅,并为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还给我们带来了木偶戏经典剧目——《小沙弥下山》的片段表演,看得我们目瞪口呆。随着参观的深入,我心底的疑惑一个个地消失了。

最后是我最喜欢的环节了,我们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木偶进行表演,也可以和小伙伴们合作表演。拿起木偶,耳边仿佛传来了敲锣打鼓等混合在一起的独特的闽南音乐,我好像变成台上的表演者,令人着迷。这就是木偶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另一个世界里的形象,更代表我们色彩斑斓的闽南文化

★佳“偶”传承

□小记者 颜钰晨

(永春县桃城镇中心小学三年级)

你见过会唱歌会跳舞的掌中木偶么?你见过会写毛笔字的提线木偶么?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么?你知道它们是如何跨越千年时空来与我们相遇的么?

今天,我在明德堂木偶馆遇见了它们,大饱眼福。真是掌中乾坤大,戏里日月长,小小木偶的世界真奇妙啊!

杨章火老师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泉州木偶的历史、木偶的装扮、木偶的制作过程,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千年木偶世界,让我们在一个个浑身上下都是传奇的小木偶身上触摸到文化的宝藏,在一段段木偶戏故事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家乡木偶戏这么的有料!这位佳“偶”又是如此地需要被保护与传承!

此次活动,不仅仅让我们触摸到了舞台幕布下的木偶,还让我们看到了活起来的泉州木偶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超越小木偶形体的风仪韵致与文化精神。感谢杨老师为我们展示家乡的技艺,坚定了我们传承非遗之路的决心,让非遗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征程,让佳“偶”传承下去,吾辈有责。

(指导老师:郑亚群)(记者 颜雅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