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是我省第二大江,流经的江东一带自古盛产鲈鱼。江东鲈鱼以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一直是当地一道久负盛名的美食。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农民走出村子,沿着江东的324国道开起了大大小小数十家鲈鱼馆,形成远近闻名的“江东鲈鱼一条街”,鲈鱼馆相关产业也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地方特产 盛传千年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说起鲈鱼,相信许多读者马上会想起宋朝诗人范仲淹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漳州江东就是一个因盛产鲈鱼而闻名的地方。
据漳州市龙海区榜山镇副镇长侯渊清介绍,九龙江亦名漳州河,是我省仅次于闽江的第二大河流。九龙江的干流主要由北溪和西溪组成,在漳州市东郊10余公里处的江东汇合。自古以来,这里就盛产鱼类。明正德版《大明漳州府志》中“物产·鳞部”载:“鲈鱼,与鳜鱼相类,昔张翰所思即此鱼也。”明万历版《漳州府志》中“物产·鱼之属”亦记载:“鲈鱼,昔张季鹰所思者,隋炀帝谓之金齑玉鲙。”
江东一带盛产鲈鱼已有上千年历史了。由原漳州市方志委编写的《漳州名产志》记载了一则民间传说:宋朝漳浦县人高东溪(1104—1148年)中进士,官任松江道尹,返乡省亲,取水道入闽,带回松江特产活鲈鱼养于舱内,到江东时放入江中而繁衍。
1993年版的《龙海县志》记载,江东鲈鱼产于龙海市江东桥一带水域。因生长于海水与淡水交汇的地方,江东鲈鱼鲜嫩肥美,具有海鲈鱼的硬质肉,却没有海鲈鱼的腥气,有淡水鲈的清甜,但无淡水鲈鱼肉质软烂的缺陷,与上海松江鲈鱼一起名满天下。
千年来,当地村民慢慢形成独特的鲈鱼烹饪方式。最传统的莫过于“红焖鲈鱼”——将新鲜的鲈鱼杀净后,用闽南本地特有的菜脯清蒸,吸收了萝卜干香气的鱼肉鲜嫩味美,连酱汁都特别下饭。
创新改良 哺育一方
夏日傍晚,龙海区榜山镇的“江东鲈鱼一条街”又热闹起来了。一辆辆挂着厦门、龙岩、泉州等外地牌照的车争相驻足,车主们纷纷走进自己熟悉的鲈鱼店,大快朵颐起来。
“烧制鲈鱼,一般都是选取两三斤的,一鱼多吃,头、骨煮汤,鱼段可煮鱼粥或与酱油水红烧等。”江东鲈鱼饭店总经理孙胜利是龙海区榜山镇长洲村马崎社人,而马崎社就是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祖籍地,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喝着北溪水、吃着江东鲈鱼长大。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借着毗邻324国道的优势,孙胜利的爷爷孙番薯成为第一批走出村子的人之一,到江东古桥桥头搭建饭店,专门经营祖上流传下来的鲈鱼菜肴。没想到生意火爆,吸引越来越多的村里人效仿。这里渐渐形成4公里长的“江东鲈鱼一条街”,拥有30多家规模较大的鲈鱼馆和鲈鱼酒店。经过30多年的发展,鲈鱼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江东的各家鲈鱼馆也都经过几轮的升级、扩大、改造,原先的竹棚房、砖瓦房都被现代化的鲈鱼饭馆、鲈鱼酒店替代了。
2006年连战回龙海区榜山镇长洲村马崎社祭祖时,江东鲈鱼便成为当地待客的招牌菜。2009年12月,曾创作出《甜蜜蜜》《小城故事》等歌曲唱词的台湾著名词作家庄奴欣然为漳州美食“江东鲈鱼”赋歌一首《江东鲈鱼香》。
漳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林铭煌说,以江东鲈鱼创作的鲈鱼菜品“江东鲈鱼粥”“江东鲈鱼卷”被评为“中华名小吃”,而“江东鲈鱼丸”被评为“福建名小吃”。2018年,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了《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主题名宴名录》,“漳州鲈鱼宴”上榜,与开国第一宴、满汉全席、孔府宴、G20国宴、红楼宴等共同入列“中国名宴”。
鲈鱼馆生意的火爆也助推了鲈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鲈鱼已成为漳州市水产养殖的“六条鱼”之一。去年,漳州市鲈鱼养殖面积1.5万亩,产量1.35万吨,产值6.3亿元,养殖规模名列全省前列。
侯渊清说,江东一带地处漳州东郊,自古以来就是福厦泉进漳第一站,这里风景秀丽,还有江东古桥、邺山讲堂、瑞竹岩、万松关等名胜古迹,而且“江东鲈鱼一条街”还绵延到著名现代京剧《龙江颂》的实景西溪桥一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最近,榜山镇领导班子正调研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江东鲈鱼产业。(记者 黄如飞 萧镇平 白志强 通讯员 周志荣)